万丽君
远程指令下达,无人驾驶拖拉机开进稻田,自动转弯、自如进退、精准收割……日前,位于长沙望城区的全国首个双季稻无人农场迎来夏收。正值“双抢”季,行走在广袤田野上, 一件件科技新事,勾勒出一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画面,“汗水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换。
智慧农业一头连着科技,一头连着农业。“无人农场”内,计算机系统生成作业指令,机器自动完成相关作业任务。实现“无人操作”,依托的是智能控制、光谱成像、通信导航、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如果说体力的解放是“无人农场”带来的直观效能,那么技术变革带来生产种植模式的创新,对于农业发展更具有特殊意义。从体力到智力,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智能化科技化的发展方向,解答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道必答题。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夏粮产量数据显示,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1.1%、2.1%,喜获“十八连丰”。这一成绩归功于我国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通过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增产提质,才能持续稳住国家的“粮袋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从“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到无土栽培技术实现量质双升;从滩涂、沙地变“良田”到创新种养模式取得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无数生动的事实证明,耕地面积有限,但科技创新潜力无限。“五谷丰登”不但有赖于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带来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殷殷嘱托。拖拉机配备北斗导航,作业精度达到国外同类技术先进水平;打开电脑,土肥、气象等数据信息让田间管理更精准;农民手指尖在触摸屏上轻轻一点,市场信息即时畅通……观察如今湖南农业的发展状况,从镐锄镰犁到全程农机,从凭经验干活到靠数据种田,农业高质量发展活力十足,澎湃动能呼之欲出。
“要想富,先修路”。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句由山区农民率先喊出的朴素口号,揭示着颠扑不破的发展规律。而如今,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让农业发展在科技创新的“快车道”中,加速驶向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定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让希望的田野焕发勃勃生机,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