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7月24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原本是粟裕同志纪念馆的一名清洁工,通过自学成为讲解员,在各地演讲红色故事上千场。至今,80岁高龄的他仍乐此不疲——
粟裕故事,他讲了31年

  7月15日,粟裕同志纪念馆,罗本义(右一)给游客讲述粟裕大将的故事。王森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军 雷鸿涛

  通讯员 何乐川 付俊华

  7月15日,位于会同县的粟裕同志纪念馆人流如织。一位身材修长、头发斑白的老人,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粟裕大将的故事。精彩的故事让游客听得津津有味。

  老人叫罗本义,今年80岁,退休前系粟裕同志纪念馆讲解员。罗本义最初只是纪念馆的一名清洁工。从清洁工到讲解员,再到退休后继续义务演讲,罗本义讲述粟裕的故事,已经坚持31年。

  从清洁工到讲解员

  粟裕,共和国大将,生于湖南会同。

  罗本义并不是会同人,能够坚持31年讲述粟裕的故事,既缘于他对革命故事的热爱,又有两次机缘巧合。

  1941年,罗本义出生于怀化市洪江区。他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讲故事。长大后,他当过代课教师。1964年,会同县成立花鼓剧团。听到这个消息后,罗本义毅然辞掉在洪江火柴厂的工作,报考花鼓剧团。

  对艺术的追求和他通过讲故事练就的口才,让他如愿以偿。

  “人到哪里,故事就讲到哪里。”罗本义说,来到县花鼓剧团后,他最爱讲“湘西剿匪”的故事。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他曾作为怀化地区唯一代表,参加全省故事会大赛并获奖。

  1989年初,因花鼓剧团撤销,罗本义调到刚建成的粟裕同志纪念馆工作。“我在纪念馆是清洁工,主要工作是锄草。”他说。

  工作之余,罗本义钻进纪念馆翻阅粟裕大将的书籍。他越看越入迷,常被粟裕大将戎马一生的丰功伟绩深深感动。“粟裕大将是我崇拜的英雄。”罗本义说,将军有不屈不挠的革命信念、百战百胜的雄才胆略、功高不居的高尚品质和负重前行的大局观念。

  当时,粟裕同志纪念馆没有专职讲解员。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罗本义心里有一种要喷薄而出的激情。

  一年后的一天,一个孩子的提问,改变了罗本义的人生选择。

  那是1990年的清明节,会同县一完小的老师,带领学生来纪念馆纪念碑前缅怀粟裕大将。一个学生问:“老师,粟爷爷打了哪些胜仗啊?”

  这个问题把几位老师难住了。正在纪念碑前锄草的罗本义放下锄头,绘声绘色地讲述起粟裕大将的故事。

  那天,孩子们满意地走了。这给了罗本义莫大的鼓励。

  知夫莫若妻。妻子唐月梅鼓励他:“你想讲粟裕的故事,以后你就主动给来参观的游客讲解嘛。”

  罗本义主动向领导请缨,在扫地锄草之余,担任兼职讲解员。

  讲好故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埋头阅读粟裕大将的传记和有关书籍。外出时,逢书店就进,看到有关粟裕大将的书籍,不管价格多贵,都要买下来。罗本义先后阅读了数百万字有关粟裕大将的书籍,作了10万余字的读书笔记,还学习了绘图和军事指挥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中小学生、成人、部队官兵三类听众,他撰写三套不同的演讲稿,每套演讲稿有3万多字。

  为了增强演讲的感染力,他把演讲和评书艺术、诗歌朗诵、相声等融为一体。为了模仿毛主席评价粟裕的那句话“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罗本义跟着电影反复模仿,学得惟妙惟肖;为了把陈毅元帅评价粟裕那几句话的“川味”学足,他跟着当地驻军四川籍战士一字一句地学。这样,他的讲解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评书式演讲风格。

  随着演讲技艺的提高,1991年3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罗本义由清洁工转岗为讲解员。

  从会同讲到全国

  “粟裕是海内外闻名的大将,要是能够把粟裕大将的事迹传播出去,那该多好啊!”罗本义想,自己应该为培养青少年树立崇高革命理想做点贡献。

  1990年的秋天,罗本义带着县教育局开的介绍信,利用节假日和轮休日,踏上了义务演讲之路。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粟裕大将就出生在离这里仅有2公里的地方……”罗本义义务演讲的第一站选在了会同县坪村镇的木臻小学。这句开场白,他在家里面对妻子演练过多次。

  他在台上用心讲,台下师生掌声不断。他第一次演讲成功,信心大增。随后3个多月,他利用空闲时间,在会同巡回义务演讲46场,行程500多公里。

  演讲成功了,但他花光了270元的工资,还倒贴了100多元。妻子唐月梅埋怨他:“你演讲这么久,不但没找回半个子儿,还倒贴。看你拿什么来维持生活!”

  会同是山区县,当时交通十分不便,许多村不通班车,不会骑自行车的罗本义只好背着袋子步行。年过半百的他,腰膝痛,并有慢性咽喉炎的老毛病,老伴心疼他,将他外出演讲的袋子藏了起来,但仍没能阻止他外出演讲的脚步。

  1994年11月的一天,罗本义一手提着袋子,一手提着一卷图纸来到了怀化市区联系义务演讲,一个上午跑了11个单位,声明是免费演讲,但被怀疑是“江湖骗子”而被拒绝。

  临近中午,他已身心疲惫。在怀化地区博物馆旁歇脚时,他碰到了时任副馆长的吴传仪。看着他一脸沮丧的样子,吴传仪关切地询问缘由。

  虽与罗本义素不相识,问清情况后,吴传仪深受感动,马上把罗本义请到办公室,倒上一杯热茶。“终于有一个理解相信自己的人,我流泪了。”罗本义回忆。

  当天下午,驻怀某部刚好有场革命传统教育报告。经吴传仪牵线,安排罗本义讲下半场。当讲到孟良崮战役时,他将一幅《孟良崮战役要图》往讲台墙壁上一挂,一下子就把官兵们带入了临战状态。演讲中的罗本义犹如自己指挥着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语气抑扬顿挫,故事引人入胜。演讲完毕后,部队首长握着罗本义的手说:“你讲得非常传神!”

  在怀化演讲一炮打响,迅速打开了怀化“市场”,怀化城区各单位纷纷邀请他去演讲,不少领导还鼓励他走出怀化,把粟裕大将的故事讲到他战斗过的地方去。

  到外地演讲,他都是自己上门主动联系。因为是义务演讲,罗本义不收授课费。在演讲台上神采飞扬的他,当时承受着生活的重压。老伴没有工作,两个儿女先后下岗。

  有一件事情,罗本义至今记忆犹新。

  1997年7月,他辗转多地开展义务演讲。到株洲时,身上带的钱已所剩无几,连回怀化的火车票都买不起。

  他第一站走进株洲市消防支队联系演讲,对方欣然同意。

  演讲结束后,当地媒体记者采访罗本义,并问他演讲还有什么要求。“当时,一个违心的想法冒了出来,我含着眼泪说,自己钱包丢了,请求为我买一张回怀化的火车票。”回忆这一幕,罗本义仍然感到难过和羞愧,他实在不愿说,也不该说这个请求。但是,他远在他乡,没有这张车票,又怎么能回到家乡呢?

  31年来,罗本义跨越湘、赣、鄂等8个省份,义务宣讲粟裕大将的故事上千场,受众超过30万人次。

  从上班讲到退休

  在会同县林城镇一处小院的三楼,一套面积仅50余平方米的旧砖房,这就是罗本义的家。客厅墙上,挂满了罗本义在各处演讲的合影,一幅粟裕大将的戎装半身照摆在墙上正中间,下面挂着一面写有“传播元勋伟业,弘扬时代精神”的锦旗。

  “这些都是他的宝贝。为了演讲方便携带,我给他缝制了这些布袋。”妻子唐月梅将罗本义讲课的横幅、挂画等资料从布袋中拿出来给记者看。

  唐月梅数落着说,老头子跑部队、学校、工厂、乡村,成百上千名听众他讲,十几个听众他也讲;有扩音设备他讲,没有扩音设备他也讲。讲粟裕的故事到了“如痴如醉”的忘我境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6年,罗本义被授予“全省文化系统先进个人”,荣记一等功。2018年,他被会同县关工委评为“讲党史国史教育先进个人”。

  他的演讲,感动并影响了无数听众。

  一次,他去会同一所偏远的村小宣讲粟裕故事。这所村小只有25名学生和2名年轻的乡村教师。听完演讲,有位老师深受感动,对罗本义说:“罗老师,您的演讲打消了我们不安心山村教学的念头。粟裕大将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我们有什么理由贪图享受呢?我们一定扎根农村,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一份力。”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会同及附近一些官兵退伍复员时,特意到纪念馆和罗本义家里辞行,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因为每年新兵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都是罗本义上的,是他讲述的粟裕故事鼓励着这些官兵不怕艰苦、奋力前行。

  他的演讲,也感动了自己。

  一次,他在洪江区幸福路小学演讲完后,正准备离开时,从台下走上来两名少先队员捧着两束鲜花献给他,并给他系上红领巾。1700多名少先队员齐刷刷地起立敬少先队礼。看到这场景,罗本义激动的泪水滴在那鲜红的红领巾上。

  “有人说,我讲述粟裕大将的故事感动了观众,实际上,观众也感动了我。”他说,每一次掌声,每一句肯定,每一次表扬,就是他最大的收获,自己为此“沾沾自喜”。对于他来说,义务演讲粟裕大将的故事,已经不是个人爱好,而成为了他的一项光荣的事业。

  为了这项事业,他义无反顾。

  有一次,他的脚受伤了。伤口发炎,又红又肿,罗本义用胶布包扎后,瘸着腿一步一步赶赴6所村小演讲。“当时我就对自己说,粟裕大将6次负伤都没喊痛,我这点皮肉伤算个啥。”罗本义说。

  得知家乡有个老同志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宣讲粟裕的故事,粟裕的长子粟戎生十分感动。在一次参观粟裕同志纪念馆时,粟戎生特意邀请罗本义合影留念。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5年,罗本义创办了“粟裕红色故事讲解员”培训班。目前,已培养了百余名青少年和“五老”红色故事讲解员。

  今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作为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员,罗本义更忙碌了。对各地各单位的邀请,罗老总是有求必应,与干部群众追忆峥嵘岁月,感悟初心使命。

  “这些年四处演讲,走路为主,练就了好身体。”罗老笑着说,“我至今没有‘三高’,这也许是讲粟裕故事的另一个收获吧。”

  记者中午与罗老一起共进午餐,他竟然能吃3碗饭,还喝冰矿泉水。去他家采访时,他轻松自若地走上三楼。

  “生命不息,演讲不止。我虽然80岁了,还要坚持讲下去!”罗老坚定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