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湘江周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7月2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医生》背后的“共同记忆”

  湘江

  作为建党百年献礼影片,《中国医生》由《中国机长》原班人马打造,为这个七月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截至7月22日14时,《中国医生》全国票房超过10亿元。我们在银幕里看到的,是曾经发生在中国医生身上的故事,是发生在武汉那座城市里的故事,也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与其说《中国医生》是一场电影,倒不如说是中国人民的一次“集体回忆”。电影没有将笔墨着力在某一人、某一事,也没有掩饰疫情初期的混乱、医生的无能为力、患者的不幸离去……因为,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对于一部以抗疫为主题的电影来说,《中国医生》和普通电影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绝大部分的场景下,演员们都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看不出太多表情,只靠一双眼睛传递信息。

  许多观众在观影时落泪,因为在画面中,看到了一双双熟悉的“眼睛”。眼睛里面不仅有“我”,还有“我们”。张涵予所饰演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竞予,原型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影片中的他耿直、务实,时不时爆粗口,迈着不利索的腿脚出现在医院的各个角落。

  张涵予在接受采访中说道:“张院长的热血和医者仁心,他在危急关头站出来扛下一切的胆魄,直到今天都还震撼着我。在这双眼睛里,有着中国医生的良心。”

  当电影画面汇聚到一起,就构成了钟南山院士、医疗队员、普通观众给予电影最高评价的原因。透过他们的眼睛,我们见到了一个伟大的国家、见到了一群勇敢的人民,在历险、在逆袭、在蜕变、在重生。

  电影的结束,远远不是故事的结束。重大历史事件,往往是时代的产物,背后镌刻着一种精神。2020年1月,钟南山院士挤上去往武汉的高铁,在餐车旁闭目休息的照片,流传甚广。这让中国影协副主席、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拍一部表现中国医务工作者与疫情战斗到底的电影。”

  时间不等人。2020年4月8日,电影摄制组第一次来到武汉,同时也亲身经历了一个重要时刻:离汉离鄂通道正式解除管制。通道口的灯光一一亮起,车辆一辆接一辆地开出来,所有人按响喇叭欢呼。这个夜晚看起来如此平常,却又火热得让人动容。摄制组捕捉到的这一珍贵画面,也如期出现在了电影里头。电影尾声,我们见到了武汉久违的市井气息和大家走出家门、恢复正常生活的景象,以及还没撤离的援鄂医疗队坚守一线的场景。“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句话虽然出自钟南山院士口中,但却是所有人的共同心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表现在电影中,实现在电影外。

  2020年9月,电影《中国医生》正式开机,辗转武汉、无锡、上海、广州四地取景,经过近4个月的拍摄,于2020年12月23日在广州正式杀青。

  2021年7月3日,广州发布通告,严格有序开放密闭公共场所,电影院作为最后一批开放场所,也再次敞开大门。与此同时,《中国医生》首映礼在广州举行。对刚刚经历过疫情的广州而言,这场首映礼还有着另一层内涵。“如果不经控制,广州会有数百万人感染,但是经过大家上上下下的鼓励,(广州)仅有153例本土感染者。”首映当晚,钟南山院士在台上忍不住回忆说。关于这场首映礼,还有一处细节打动了很多人。走过中山纪念堂外面红毯的,不仅有电影主创人员,还有社会各界的抗疫代表。

  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观众最有发言权。在“猫眼电影”上,有超过10万人为《中国医生》打分,综合评分9.5分。

  一位影迷留下评语:“《中国医生》不只是叙述,更是呼唤。呼唤着社会,呼唤着世界,关注‘医生’这个群体……最后取得的成功,是国人的骄傲。特别推荐,中国加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