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致敬百年 大道力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7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建引领风帆劲 乡村振兴正当时
——永顺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永顺县万民乡莓茶产业基地。 旷冶 左弟珍 摄

  在中国·永顺莓茶文化节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走进直播间为永顺莓茶带货。 彭衡 摄

  ▲永顺县委组织部党员干部志愿者在润雅乡帮助缺劳力的农户收割。

  尹山铭 摄

  ▲永顺县毛坝乡村民加工莓茶。

  严训 蔡志辉 摄

  永顺县党员干部志愿者参加“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科技特派员龚名山正在教授莓茶采摘技术。

  彭轩 周锦添 摄

  孟春绒  张显杰  张 宪  潘文权  莫 成

  党建大旗扬,溪州人才忙。科技兴产业,遍地稻菽香。

  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州北部的永顺县,古称溪州。永顺县近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引才聚智兴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固本——基层基础更坚实 

  永顺县着眼强功能、抓基本、补短板、重创新,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强化党性教育铸魂

  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培养优良作风,不断强化对党忠诚和为党事业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从领导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业务骨干、第一书记等人员中择优选拔30名讲习员,组建10个科学理论宣讲组,以讲习所为载体,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进社区工程,提升干部群众思想素养,激发振兴动力。

  深挖盘活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培塑扩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8个国字号品牌的影响力,并打造多个省级品牌——“全省第二批市(厅)级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湖南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建党百年湖南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湖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

  概括出“服务服从,敢战善战”为核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品格,打造《追梦红色塔卧》《精神不朽 力量永恒》《电报背后的故事》全省精品党课,开展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来,1383批次14.2万名党员干部及党校学员先后到塔卧接受党性教育,累计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

  深植基层党建根系

  聚焦基本制度,以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为主线,出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常态化督查考评、班长定期示范点评、全员联创、书记项目和预安提示”五项制度,层层定责履责考责。

  出台《选拔任用干部看党建工作暂行办法》,形成“巡察巡党建、考察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工作格局。聚焦基层基础,整顿提升17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党支部“五化”建设全部达标,高坪乡场坪村获评“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探索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发展中共党员77名,青年人才进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序列283名,获中组部工作经验推介,在2018年全省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作典型发言;统筹资金3.598亿元实施258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全新建、303个村卫生室及电商服务平台全覆盖、“一门式”质效显著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平均年龄42.6岁,比上届下降6.2岁;择优选派19名非公企业优秀职工到村挂职,推动村企共建。聚焦担当作为,5500名党员干部投身“抗疫一线党旗红”专项行动,组织捐款捐物894万元,为“小个专”授信6.86亿元,投放贷款3.93亿元,选派54名党员干部驻企指导防疫和复工复产,首创并承办湘西州“党建共创、三结三促”行动经验交流会议;发动4000余名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防汛救灾最前沿,鲜红党旗在大战大考一线高高飘扬。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丰富群众说事、议事、主事、监事平台和路径,促进乡村善治。推行村级事务“报告日”、“法治扶贫·党员先行”主题党日等制度,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215条,启动问题整改230余项,解决民生实事170多件,化解基层信访事项135件,村级事务“报告日”获中组部工作经验推介和《人民日报》宣传报道。

  推行“互助五兴”“五进小区”基层治理模式,全县建立互助小组2.3万个、积分超市291个,芙蓉镇科皮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以红色精神为底蕴,综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土家族民族精神,提炼出以“忠孝仁义”为核心的红色文明乡风,23个乡镇成立红色乡风志愿宣讲队、服务队及实践队69支,全县范围内广泛弘扬爱党爱国、孝敬长辈、仁爱互助、持正守法的红色文明乡风,引领乡村精神风尚、赋能产业发展、激发振兴动能。

  发展——产业之花遍地开

  永顺县以党建为引领,优化农业产业人才、科技要素配置,积极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党员+农户+产业”等“党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为产业发展优势,加速农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富民

  制定《永顺县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永顺县农业产业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由县级领导带头联系指导,聚焦消除空白村、提升薄弱村、壮大优势村,因地制宜、灵活选用资源主导、结构主导、技术主导三种发展模式,建立区域协调联合、一二三产业共生耦合、借船出海飞地契合三大经济格局,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

  采取“党建引领+政府筹资+国企运营+村级受益”方式,整合19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9500万元,与国有龙头企业签订委托经营协议,实行集中建设、集中管理、统一经营、分村受益,入股村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强化“村社合一”经管模式,303个村书记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首车镇龙潭居委会薯类加工厂与全镇7个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高峰期每天收购红薯近5万斤,淀粉、粉丝等系列产品直销沃尔玛等大型商超,为7个村集体经济分红达73万元。

  实施“党建共创 金融普惠”行动,建立县农商银行党委与乡镇党委、农商支行与村党支部、党员与党员结对机制,提高授信评审效率,破解资金难题。通过购买和兴建门面、出租集体土地、以优势资源入股等方式,先后引导110个村发展合作开发、承包、租赁等村级集体经济新业态,芙蓉镇河畔社区依托土地资源与公司合作经营停车场、出租办公楼、景区门票收入提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均120万元以上。

  科技要素助推产业蝶变

  深化科技特派员“团建制”服务模式,统筹使用省派13 名、州派15名和县派190名科技特派员,设立县级科技专家服务总团及8个片区分团、23个乡镇科技服务工作站,围绕“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特色产业培育与发展、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与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科学技术普及与人口综合素质提高”等板块,推进科技引用与特色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有效衔接,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永顺县委组织部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获通报表扬,省委改革办《改革简报》推介永顺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典型经验。整合资金1250余万元,保障科技惠农培训及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开展技术培训达11.8 万余人次,带徒培养农村实用人才615人,引进推广水稻3D打印播种和油菜机械化耕作、无人机飞防等农业新技术8项,推广发展优质稻、油茶、稻花鱼、黄桃等新品种30个。

  科技特派员参与打造万亩精品园4个、千亩标准园69个,指导“三品”认证28个,成功申报永顺莓茶、松柏大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

  发力县域产业“南提质、北扩面”行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建成油茶、猕猴桃、烟叶、柑橘、中药材、茶叶、优质稻、商品蔬菜、特色养殖等9大特色产业基地120万亩,实现年产值38亿元,带动全县13.05万人增收致富。

  “红色掌柜”带火红色经济

  以塔卧社区被列入中组部首批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红色试点村为契机,突出“红色支部、红色村庄、红色教育、红色股份、红色乡风”建设主题,重点实施“十个一”红色工程,“一条红色掌柜商业街”带火了红色经济,形成革命老区振兴的样本。统筹50万元注入社区合作社,改造升级老市场为“红星市场”,每年运营利润10%返回至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继续投资、民生改善。

  充实规范供应端,打造红色教育、红色文旅、“红色”特产等异质化产业集群,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标准化、可追溯“四大体系”,推动“红色+”系列产业健康、融合发展,红军马灯式水杯、红军挎包、红军茶等专利产品达10余种。

  创新构建销售端,百米红色掌柜商业街统一规划标识、开放加盟、集约商铺、规模经营,用活直播带货等新营销模式,不断刺激塔卧红色商品及湘西特产销售,目前旗舰店月均销售额达25万元,试点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0万元,辐射带动1.2万余人增收,加快老区经济发展。

  延伸拓展体验端,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永顺段)项目,整合资金8000余万元先后实施红色三期城镇化改造、红色旅游商品研发等10余个基础性项目建设,启动沉浸式互动旅游项目,日益丰富试点及周边游、玩、体、食、宿产业业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感染人、红色产业带动人、红色旅游留住人、红色精神鼓舞人的综合价值。

  赋能——人才活水润溪州

  永顺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人才工作呈现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喜人局面,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蔚然成风,人才支撑强劲有力。

  凝聚人才“磁石效应”

  落实“芙蓉人才”计划,瞄准基层紧缺急需,科学统筹布局乡镇县直机关、事业站所、医院学校等人才招录,培养签约农技特岗生139人,招录行政机关公务员259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94名。深化校地合作、院企合作,柔性引进官春云、刘仲华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创建官春云油菜专家工作站,在湖南农业大学成立刘仲华院士永顺莓茶研发推广工作中心,建立“永顺凤头鸭”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服务团永顺工作站等专家、劳模工作室18个。成功举办中国·永顺莓茶文化节,刘仲华院士与周重旺、萧力争等茶界知名专家为永顺莓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获授“古莓茶之乡”、“永顺莓茶野生古茶园研究基地”;举办官春云院士专家永顺工作站七彩油菜文化节暨农业产业链长制启动仪式,精准配置人才链长补链、强链、延链,涌现出油料、优质稻、莓茶、柑橘等全产业链示范链长与团队100余人。

  探索“新时代乡贤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成立23个乡镇乡贤联谊会,1150名乡贤申请加入联谊会,120余人返乡创业,结成乡村振兴“精英联盟”。

  人才队伍“提质增量”

  建立 “人才编制池”,实行动态调整,允许乡镇事业单位有编即补,订单定向培养人才,按规定办理入编手续;健全乡镇中小学校教师职称申报及聘任机制,单独设置正高级岗位1个,副高级岗位10个,中级岗位10个,通过率达85%;对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在原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基础上,设置特聘高级岗位17个,中级岗位29个。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带动6个乡镇建设“1+6”模式医共体,发挥传帮带作用。

  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建立“三位一体”培育制度,构建以永顺县职教中心、农民夜校为主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参与的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农业技术推广等专题培训182期,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26万人次。加强乡村管理人才锻炼,围绕“服务好农村、发展好农村、管理好农村”,选派第一书记306名,实现重点安置区和所有村(社区)全覆盖,举办17个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进一步为2453名乡村干部充电蓄能。

  打造绝佳“留才洼地”

  着力整合各类资源优势,大力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打造近悦远来、来者愿留的理想之地。

  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组织专家考察疗养和定期体检,拓宽人才建言献策渠道,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才的关心重视。

  优化人才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保健、证照办理等优惠政策;实施引进人才周转房计划,建成“湘潭·永顺人才楼”,配套配置图书室、健身房等功能房,装修176套,达到拎包入住标准;创建永顺—湘潭创业孵化园,营造创新创业好氛围。

  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实施永顺县乡村振兴“人才贷”金融服务,为21名乡村产业人才、2家企业成功发放贷款830万元,进一步激活资本、盘活资源,优化配置、加速耦合人才、科技、管理、信息等优质生产要素一线集聚,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