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琳 吴 猛 张 笛 王馨瑶
“新民学会是从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它的特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新’……”在新民学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前坪,一场小剧场话剧正在上演。
长沙民政职院大一学生苏航,正在用重回历史的方式为师生代表和现场的参观者讲述这个探寻真理与未来的故事。
近年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整合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大历史”“大理论”“大实践”三位一体“大思政课”体系,直面时代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国家“双高校”建设高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在大思政课里受教育、增才干、促创新,以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活用“大历史” 彰显文化内涵
百年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大思政课”最好的文化滋养。
湖南是滋养红色文化的沃土,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留下了一批承载革命精神的红色遗迹,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
如何拉近历史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盘活历史资源?
建设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在传承中用活红色资源。学校在图书馆建成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打造了“一墙”——文化墙、“三区”——图书收藏区、学习阅读区、影音体验区、“一室”——“青年毛泽东成长足迹”VR体验室。以160位湖南的共产党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时期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为主线,以革命初心、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文化为脉络逐步展开,沉浸式、立体化呈现党史画卷。
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围绕革命道路、革命理想、革命文化为主题,构建“一主线三融合” 19个微专题组成的课程体系,形成“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谣、诵红色经典、观红色影视、演红色剧目、赛红色项目、学红色典型”的红色文化“立体育人工程”。
据统计,从2020年11月至今,专题馆一共接待校内外单位学习80余场、学习人数达12000余人次。
建设虚拟现实红色文化资源,在融合中发扬红色传统。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投入190万元建设《青年毛泽东成长足迹》VR教学资源,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再现毛泽东同志于1893至1927年间在湖南成长、求学和进行革命活动的过程。
项目目前已获得九项专利,通过沉浸式、可互动的学习体验,打破传统体验式红色教育的时空限制和空间局限,让师生以“第一视角”,融入重现的历史中,有效推进信息技术和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增强了教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开展红色文化专题研修,在践行中传承红色基因。学院组织师生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彭德怀纪念馆等场馆开展“我心目中的革命人物”宣讲,实地录制“中流击水毛泽东”、“为民务实刘少奇”、“对党忠诚贺龙”、“建党先驱蔡和森”、“百身莫赎杨开慧”等微课视频。
同时依托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合作联盟开展“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学院学生面向全国职教师生讲述伟人故里的红色故事,在线观看达 10 万多人次。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这一实践获同业高度肯定。“让孩子们讲红色故事,创意好,效果好。”威海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吴永刚说。
深挖“大理论” 彰显学理魅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历史的结论。
学院通过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机制,将现实虚拟结合、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融通,把思政课变活、变火、变新,推进理论入脑入心。
近年来,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先后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职业类院校,如何在保障职业素养形成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大局意识、大国工匠的培养?打造有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是关键。
据悉,经过7年的实践,学院构建“一核、二维、三融入、N圈层”的民政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聚焦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两个维度,融入办学、管理、教学三环节,构建育人格局、要素、平台、团队等N个层面的课程思政“同心圆”。
通过融入家国情怀建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多维共享”的课程思政平台、打造具有“孺子牛”精神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学院已经形成了职业院校特有的思政系统。
2021年学校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服装色彩与搭配》和《民政与社会工作》两门课程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基础课精品课程负责人、学校党委书记蒋晓明说:“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是贴近学生实际的需要,也是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基础。”
推行“大实践” 彰显时代特征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志愿服务、德育实践、创新创业”等实践课堂,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导学生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大地上。
学院将学生志愿服务课程化,目前有注册志愿者1.8万多人,组建500余个志愿服务团队,到党史陈列馆、社区、养老院、农村分类分层次开展志愿服务。
在“5·12”汶川地震救援,“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等救灾、救援现场,都有民院师生的身影。优秀毕业生刘一村扎根云南雨崩深山志愿支教五年,被称为“彩云之南最美乡村教师”、“最美支教老师”。
学校先后获评“百个志愿者助残行动先进集体”“第七届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第七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奖”,并连续4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志愿服务西部项目办”。
作为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院连续17年开展主题月活动,构建了严密的“三全育人”保障体系。
新学期伊始,书记、校长与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已成为学校的一项品牌活动,疫情期间,校长李斌在网络云端以“齐心抗疫、逆风成长”为题,与1.8万学子隔空对话。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的方向。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以16门跨专业互选课和7门公共任选课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鼓励师生开展公益务实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师生团队协同研发服务民生产品,如共享智能拐杖、助老服务机器人、智能助行机器人、VR生命体验设计、智慧厕所等。
在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下,学院涌现出一批优秀校友:全国农村电商第一品牌搜农坊创始人刘谋清、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冠军杨西炜、受到中央领导亲切接见的刘永亮……
站在“十四五”的起点处,学院将坚持立足“双高校”,继续构建因势而新的教育教学资源,保持思想政治工作张力,培养更多家国情怀深、人生底色亮、专业技能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中贡献“民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