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彭 卫
从保靖县城出发,在绵延的群山中穿行15公里,便来到陇木峒村。
村口,木质牌楼高高耸立,旁边一组劳动者雕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彰显村子的精气神。
“陇木峒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山寨,也是湖南省民主法制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民主法制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现在,又被清华大学中国环境教育项目选中,打造‘中国积极境教第一村’。”同行的保靖县委办副主任、美丽湘西办主任向官宇,一口气报出了陇木峒的多个“头衔”。
这么多“头衔”,有何过人之处?向主任卖了个关子: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坐着电瓶车,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进村。车在山中游,景自山中来。陇木峒村寨不大,是村也是景区,树木葱茏,满眼皆绿,鲜花遍地。农家小院依山而建,院子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栽树种菜,可见土家人的勤劳质朴。
见有客人进村,沿路的村民们热情地跟我们打着招呼。开电瓶车的师傅趁机笑着搭起了话:“过去我们村可没这么漂亮,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下雨天全是泥没法下脚,垃圾直接堆在路边,气味也大。这些年搞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好了,大家的文明素养都提高啦!”
正说着,已来到核心景区。只见宽阔的文化广场上安装着大型电子屏,美不胜收的花海、惊险刺激的七彩滑道、悬崖秋千、丛林穿越等项目一应俱全,等着游客们来体验。沿路设置了六个精神文明“加油站”,这些中国环境教育项目的氛围营造,给人以蓬勃向上的力量。
“陇木峒乡风文明在县里可是出了名的。”向官宇笑着说。
“那村里经济应该不错吧?”我们随口问道。
没想村支书彭运江却摆了摆手:“陇木峒底子薄,过去是经济垫底的村。周边人都说‘有女不嫁陇木峒,一水要当三次用’。这些年,我们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研学项目,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但跟经济好的比还有不小差距。”
“贫困山区,经济要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精神上可以先富足起来。这是一条轻轻松松收获幸福的路。”彭运江话锋一转,将这些年的发展娓娓道来。
那是2013年,湘西州开展同建同治,陇木峒村抓住机会,争创美丽乡村示范村。
当时,很多村民不理解:没奖励、还麻烦,争这个示范村做什么?村委会却“铁了心”,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了“五个陇木梦”的远景目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渐渐变了样,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意识也开始萌发。
2017年,集体经济有了“家底”,陇木峒村开创性地实施了村级公益保障体系建设,确立了“大病救助金、助学金、养老补贴金、伤残抚恤金”四个方面内容,并把享受村级公益保障与“五有”(即:有社员资格、有流转林地、有入股股金、有参与投工、有合作意识)“五好”(即:家庭关系好、邻里关系好、环境卫生好、道德品行好、参与公益好)相结合,共治共享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2020年,湘西州美丽湘西办推广“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陇木峒乡村治理再升级。制定了“互助五兴+村民素质积分管理”办法和细则,将“五兴贡献奖”和“村级公益保障金”的发放与户人均年度积分排名挂钩,乡村治理更精细了,大家的参与度、向心力也更强了。
如今,走在陇木峒村,处处都是辛勤劳动、快乐协作的场景,处处能感受到村民们的热情好客、友善互助,能感受到人人一条心,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
在“最美农家”彭廷玉家里,老人乐呵呵地说:“去年,我家积分排名第二类,家里两个70岁以上的老人,100%享受村里的公益金。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咯,村里要发展,我们特别支持!”
邻村的向官宇说:“小时候我不喜欢来这个村;现在,自我介绍时都说自己是陇木峒旁边村的。这几年从陇木峒出去的村民素质都很高,当老板、当干部的不少,村里还有两个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呢。”
精神的富足,赋予了陇木峒一种与众不同、蓬勃向上的气质。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全面吹响,气质出众的陇木峒,正以更饱满的激情奔走在“轻松幸福”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