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昂首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7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创新活力涌
——“国之重器”背后的湘潭力量

  “海牛Ⅱ号”搭载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行驶在大海上。金永平 摄

  华菱线缆的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方阳 摄

  湘潭市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对接会。

  (湘潭市科技局供图)

  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外景。(湘潭高新区供图)

  湘潭,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湘潭高新区供图)

  彭 婷  王 超  肖向民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伟人故里湘潭,科技创新动力澎湃!

  6月17日,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令人骄傲的是,汤洪波是首位飞向太空的湘潭籍宇航员。同时,由湘潭大学完成工业设计任务的空间站飞天舱外服(科研团队现已调往湖南大学)、核心舱卫生区子系统、航天医学实验机柜也亮相太空,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贴心服务”。

  4月7日,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

  时间再往前,中国第一台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第一台300吨电动轮自卸车、第一辆城市轻轨车、第一套船用电力推进设备……多个“中国第一”,在这里诞生。

  华菱线缆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供货20多年,湘电风能创造了99.65%的风场可利用率,崇德科技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主泵轴承技术和生产工艺打破国际封锁……不少“国之重器”,在这里打造。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为实现毛主席的宏愿,他的家乡提供了利器。“湘潭智造”声名鹊起!

  上天入海,“湘潭力量”勇担重任

  6月17日9时22分27秒,长征二号F火箭点火升空,顺利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3名航天员开启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将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太空访客。距离发射中心2500余公里外的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是3名航天员之一汤洪波的家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村民鼓掌欢呼,一片沸腾。

  大国工程关乎国家富强,国之重器关乎民族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的平台之一。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勉励湖南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随后,《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的决定》印发,将发展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加快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着力点进行部署。

  根据省委、省政府战略定位,湘潭市委、市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勇担历史重任,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并通过实施“一六二”工程、打造“四区一地”、出台《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措施,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国家一个个超级工程贡献“湘潭力量”。

  从“神舟”飞天到“海牛”潜海,从港珠澳大桥到湘潭发电机“拉风”非洲海岸线,从太空航天“脐带电缆”到“井下蛟龙”……“湘潭力量”一次次见证了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历史性飞跃,切实扛起了长株潭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使命和责任。

  湘潭“智脑”云集、“智商”汇流,勇占“智造”高地虎虎生威!

  实干创新,“湘潭元素”名扬四海

  华菱线缆制造的“脐带电缆”,结束了中国载人飞船宇航员出舱专用电缆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生产制造的航天座椅缓冲器,继神舟五号至神舟十一号后,再次为神舟十二号飞船助力;湘潭大学完成工业设计任务的空间站飞天舱外服、核心舱卫生区子系统、航天医学实验机柜亮相太空,为航天员提供贴心服务;崇德科技舰船用高速自润滑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湘电动力车船用新一代电传动系统和电磁弹射系统……在航天、深海等领域,“湘潭元素”名扬四海。

  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布局的工业重镇,湘潭享有“中国机电产品摇篮”的美誉,湘钢、湘电、江麓、江南等国企劲旅在这里落地生根,湘潭工业曾书写灿烂篇章。

  作为湖南第二科教中心,湘潭还拥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12所高等院校,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国家级战略平台、16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2个国家级成果转化或孵化等重量级科技创新平台,湘潭高新区建成了中部地区首个院士创新产业园。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项目的密集落地,给湘潭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深海”方面,湖南科技大学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与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团队,致力于“海牛”深海海底钻机系统研究,所有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研发,目前已取得125项专利。

  在“太空”方面,坐落于湘潭高新区的湖南时变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世界一流的通信射频技术拥有者,有7项核心发明专利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成功打破国际封锁。同样在湘潭高新区,国内领先的特种专用电缆生产企业——华菱线缆的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所用的超高温电缆、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二号至神舟十一号飞船、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等,都有华菱线缆的身影。

  不负“地利”,把握“天时”,湘潭在深海、航天领域交出了一张张高分答卷,彰显了“湘潭力量”在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巨大飞跃,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国产化。如今,随“湘潭智造”而来的“新一代”“自主研发”“里程碑式意义”等热门词汇和一次次重大科技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令人为之振奋!

  借势借力,“湘潭智造”大有可为

  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创新平台、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齐心协力。前不久,湘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说,湘潭将围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目标,聚焦“都市圈”定位,走实“一体化”路径,落实“十同”工作任务,共同打造互补协同的“经济圈”、便捷快达的“交通圈”、动能强劲的“创新圈”、活力迸发的“商贸圈”、更高层次的“金融圈”、高效流通的“要素圈”、同防共治的“生态圈”、互联共享的“服务圈”、相融相通的“人文圈”、均衡普惠的“生活圈”。他着重提到,在“向北、西拓南延”战略基础上,湘潭将大力实施核心区域建设“双进”工程。一方面,主城区“向北推进”,湘潭经开区、岳塘区、雨湖区全面对接湘江新区、长沙南部片区和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另一方面,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两翼跟进”,加快打通县域腹地纵深,全域全方位深度对接长沙、株洲,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协力、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湘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迎春强调,湘潭要扎实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创新人才培育等工作,着力把湘潭打造成中部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区,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增添新动能。

  花香蝶自来。当前,中部智造谷与长沙“麓谷”、株洲“动力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勇扛“大国重器”的责任和使命,千智机器人等一大批代表中国制造领先水平的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在这里涌现,成为湘潭转型升级的力量源泉;卢秉恒、欧阳晓平、谭天伟、马克俭等院士工作站纷纷落户湘潭,全面参与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力推相关科技成果在湘潭市转化,有效激发湘潭科技创新活力,为湘潭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力量。

  为产业升级聚力——《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湘潭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打造中部科创发展示范区。实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双先”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双联”工程,坚持科技领先、人才优先,促进企地校联合攻关、产学研联合营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努力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精明式增长。塑造区域创新新格局,增强关键领域创新能力,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推进校地校企共建共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以平台引才引智——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5大领域,初步储备单个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500多个,预计项目总投资1.4万亿元左右,“十四五”计划投资1.1万亿元左右。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无论是十年如一日坚持“飞天梦”的汤洪波,还是在国之重器中屡立战功的“湘潭智造”,抑或是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而后成功上市的华菱线缆,湘潭人心中笃信:只要发扬“肯登攀”的奋斗精神,定能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进而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成就建设“六个湘潭”美好蓝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