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军 李成辉 徐虹雨
常德各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注重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转化率”“变现率”,并在参与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在行动中更好地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力量,行动力量。
关爱的距离
关爱的距离,有多长?
一个小小的公交站牌的故事告诉我们,关爱的距离便是服务到家门口的距离。
今年3月初以来,常德市救助中心在市城区范围内全面筛查困难群体,进行精准救助、兜底保障。7岁男孩千千(化名)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千千的母亲病逝,与奶奶一起生活。他们的家在城乡结合部,因距离站台较远,千千不得不步行近400米乘车上学放学。孩子因年纪小,曾在放学路上迷过路。
常德市救助中心得知千千的实际情况后,向市公交公司发函请求增设公交临时站点。当市公交公司接到函件后,前往千千居住地走访调研,并用最快的速度将站点建好。至此,“为一人而设的公交站点”设在千千家门口。这是53年来常德市首次为个人设立公交站点。
当天,千千高兴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放学时,我们家门口设了个站牌。我想对那些叔叔阿姨们说,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虽然千千家门口设立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临时停靠站,但实质上,这是救助部门和公交公司对于弱势儿童的呵护,托举起的,是孩子的出行安全与健康成长。暖心的小站牌,其实就是常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市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以前思考的问题是‘做企业能做的’,今后思考的问题是‘给乘客想要的’。以前是站台建在哪里,学生就在哪里上车;现在是学生家住在哪里,我们的车就开到哪里。”
除了千千上学坐车更方便外,还有一群学生也感受到了家门口的温暖。
市公交公司全面启动学生定制公交业务,为市一中等6所学校共500余名学生提供点对点早晚接送通勤服务,20余条学生定制公交线路,全程点对点服务,在学生家门口接送,中间不搭乘其他乘客,更具安全性,此外还能很好地缓解校门口的拥堵问题。
服务的速度
服务的速度,有多快?
老百姓就医的故事告诉我们,服务的速度就是第一时间治病救人的速度。
“刘奶奶,我来给您做护理了。”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护士长李佩瑾带着医药箱,来到鼎城区石板滩镇雷家铺村刘银香老人家中。
84岁的刘银香长期卧床,身上长了褥疮,需要定期护理。以前,隔三差五就得往20多公里外的医院跑,现在医院开通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网上预约,上门服务,方便多了。这项服务免去了患者来回奔波之苦。
破解就医难,常德市大力推行医疗服务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引导医疗资源下沉,破解就医难,让老百姓及时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和刘银香一样,澧县甘溪滩镇年近7旬的鲁大爷也感受到了服务的速度。
鲁大爷是一名冠心病患者,以前每月要搭车60多公里去县城购药,十分不方便。鲁大爷戏称“特慢特慢,不仅体现在疾病上,还是购药速度的象征”。如今,鲁大爷在镇上开设的特慢病定点药店就可以买到需要的药品。他满意地说:“现在买药快多了。”
快的背后,是服务提速。医保部门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通过简化申报程序、缩短审核周期、加强定点管理,切实解决特慢病患者急难愁盼问题,让其购药不再“慢”。
澧县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章斌介绍,针对以往定点药店全部集中在县城区的弊端,县医保局便将定点药店向镇街延伸,实行全县19个镇街卫生院和20家定点特慢病药店“双通道”供药管理,满足了广大特慢病种患者就近购药的需求,直接联网实时结算,解决参保患者购药难、多次跑问题,真正实现了服务大提速。
除了破解群众就医难等问题,今年以来,常德聚焦基层密切关注的“学位、车位、床位、厕位”等现实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列出解决时间表,逐一攻克,提高了部门的办事效率,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贴心的温度
贴心的温度,有多热?
实现微心愿的故事告诉我们,贴心的温度就是你最需要的温度。
一个心愿,写出来,就会有人帮你实现!徐浩峰的愿望是想要一个新书包;齐宇祥的愿望是拥有一件漂亮的衣服;周旭的愿望是拥有一个行李箱……孩子们的心愿五花八门,20多张粉色的爱心便利签上,寄托着美好心愿的名单,传到津市白衣镇党员干部的手中。认领这些微心愿后,党员干部替孩子们开启了圆梦之旅。
“微心愿”是深入推进在职党员为群众服务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心愿卡、心愿墙等形式,面向居民征求心愿,在职党员认领其微心愿、并各施所长助其圆梦,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心坎上。
津市以“为民、利民、惠民”为目标,依托全市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连续3年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
周旭拿到自己“微心愿”礼物后,十分激动地说:“那天,老师让我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心愿,说有人会帮我们实现!没想到,真的实现了,太感谢叔叔阿姨了!”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提供什么”,这是在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孩子们放学早,一个人在家不安全,怎么办?”针对家长对学生安全的顾虑,常德市打造了“四点半课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书屋等资源,积极开展“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开展功课辅导、中国古诗词解读、书法练习、才艺展示、讲故事、朗读朗诵、手工创意制作等系列活动,解决学生放学后“管理真空”的现状,托举起孩子们平安、多彩的童年。
“附近学校少,孩子入学难,怎么办?”针对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武陵区明确了新建6所小学、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300个的民生项目。目前,已完成5所幼儿园的公办园设立登记及园舍提质改造,共增加学位1440个,基本满足群众就近方便入学的要求和条件。
“我的腿脚不方便,办理残疾人证难,怎么办?”针对困难群众的特殊需求,常德市残联等部门进行一站式上门服务,受理残疾人的申请,并就惠残政策方面解疑答惑,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残疾人证》,确保各项惠残政策能及时落实。
“我是渔民,如今禁捕上岸了,怎么办?” 针对有就业需求的退捕渔民,汉寿等地积极搭建求职与招聘平台,促进供需精准对接,结合实际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渔民尽快实现就业,同时,将退捕渔民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动态跟踪培训需求,开展“点单式”技能培训,确保有培训意愿的渔民手上都有“一技之长”。
……
常德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常德聚焦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按照“切口小、可落地、让群众有获得感”的原则,真正沉下身子,为民办实事,将一件件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去。
践行使命、为民服务,就是最好的党史课堂。学习党史,就是为了能更好地为民办实事,更好地扎根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常德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使命,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正在书写、并将继续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