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奉永成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湖南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引,扛起政治责任,全省上下勠力同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绘就了一幅全面小康的壮丽画卷。
全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大关,2020年达到41781.4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是2010年的2.3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020年的29380元,比2010年翻一番。
阔步迈上小康路,三湘大地处处生机盎然。
辉煌成就彪炳人类史册
对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是三湘儿女千百年来的朴素梦想。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省不少贫困地区的农民吃不饱肚子。1984年,省委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做了为期20天的调查。调查报告显示,有六分之一的农村群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这一年,全省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26.32亿元。
36年弹指一挥间。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781.49亿元。
“全省51个贫困县、69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月3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动情地说,三湘儿女谱写了摆脱贫困、逐梦小康的恢宏篇章,幸福快乐的笑声正荡漾在我们美丽的家园。
今昔对比,三湘大地的变化翻天覆地。30年前,张顺新从龙山县出发到长沙读书,坐了“驴车”倒汽车,再乘“绿皮火车”,一路上花了40多个小时。6月23日,张顺新从龙山乘动车到长沙,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玩玩手机、说说话就到了。
2020年,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63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增加到1996公里,里程数列全国第4位;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6951公里,比2015年增加1298公里;全省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均达到100%;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2020年,全省地表水水质由2015年的总体为良转化为总体为优。森林蓄积量5.88亿立方米,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
湖南自古重精神,凭借着“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红色热土”与创新创业精彩碰撞,迸发出强劲活力。华菱钢铁、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一个个不断创新的企业群体,构建起湖南全新的现代经济版图。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时期,湖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251家。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2.16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1.7%。工业经济加快升级,2020年,制造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1.7%;2016至2020年,代表工业中高端水平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境外投资企业突破1600家,对外经济合作国别(地区)拓展到92个,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78家。“十三五”期间,湖南进出口增幅居全国第一。
创新发展动能增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集聚引领作用强劲。超级计算机、超高产杂交稻、超高速列车、中低速磁浮等标志性创新成果领跑世界。2020年,全省专利申请量137415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9800.31亿元,是2015年的1.6倍。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创造了彪炳人类史册的辉煌成就。
伟大决策指引壮阔历程
夏天,前来凤凰县竹山村避暑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竹山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利用保存完好的苗族建筑和民俗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沉睡的“宝藏”绽放光彩。
“竹山花开”演艺天天上演,“竹山乡居”民宿天天爆满,村民白天下地耕作,晚上当演员,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
百姓喜气洋洋,城乡繁花似锦。如今,三湘大地无数个像竹山村一样脱掉穷帽、奔上小康大道的村庄,正以更加刚健旺盛的生命力焕发出新的活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小康的壮美画卷得益于伟大决策的正确指引。湖南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引,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中共湖南省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长沙举行。会议明确,坚持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湖南成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任组长,省委副书记、省长任第一副组长。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对市(州)、县(市区)进行年度考评,压紧、压实责任。
十个指头有长短。全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高有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我省根据实情分类指导。湖南出台《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 按照分区域布局、分类别考核、分梯次推进三个层面,正视县情市情区情差异,突出不同目标要求,实行不同政策支持;按照中心城市城区、城乡复合发展县市区、扶贫开发县市区三类,对全省县市区分类考评。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功能定位和区域全面小康进程等实际情况,湖南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划分为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四大区域板块,明确四大区域板块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长株潭地区经济基础较好,要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大湘西区域要加大脱贫攻坚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各级各区域(类别)党委政府工作上有抓手、精神上有动力、肩膀上有担子、业绩上可比较,全省形成你追我赶、真抓实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局面。
2019年,溆浦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中,“污染防治指数”等5项指标考评实现程度均超过100%,走在前列。麻阳苗族自治县立即派出工作组到溆浦县取经。去年3月份,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溆浦县和麻阳苗族自治县一同摘掉穷帽、奔小康。
善作善成汇聚澎湃伟力
石门县大岭村村民张文耀,居住在被称为“湖南屋脊”的壶瓶山半山腰。以前,因为不通电,张文耀只能靠点蜡烛、油灯照明。想要将电送到张文耀家,要在山上架设15根电杆,拉通1600米电线,建设成本至少5万元。
一盏灯,5万元,也要点亮!6月25日,记者踏进张文耀家,电饭煲正在“工作”,张文耀拿起电水壶,给来访的客人烧水泡茶。
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更要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湖南坚持每年梳理一批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实事,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引进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善作善成汇聚澎湃伟力。去年6月份,保靖县长潭河乡大白岩村龙自芬向村里反映,她家的入户道路未通,给生活带来不便。去年8月份,新修的道路就通到了龙自芬家门口。
从2019年开始,湖南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心所在。
既抓好“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群众关注的微建设微服务,又统筹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事办得更好更实,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全省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全省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行政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县级二甲公立医院“三个全覆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全省先后公布227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理环节平均压缩70%、申报材料平均减少60%、办理时间平均缩减80%,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基本实现全覆盖。
去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城乡安全饮水、基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危房改造、通村通组道路、义务教育“六个全覆盖”,存在的短板进一步补齐。
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了一道加试题。迎难而上,湖南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出台系列措施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蹄疾步稳。去年2月19日,全省在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复工复产率就已超过63%;去年5月底,全省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复工上岗;全年帮助贫困地区销售扶贫产品190.3亿元。
夏天,正是游泳、戏水的好时节。6月26日,新化县油溪桥村的漂流项目一票难求。油溪桥村山高沟深、人多地少,曾是特困村。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征程中,油溪桥村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好路子。昔日穷山沟变身为3A级景区,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城里有的,乡村一定有;乡村有的,城里不一定有。”像油溪桥村一样“华丽蝶变”的乡村越来越多,富起来的村民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生活。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993元提高到2020年的16585元,年均增长8.5%。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新的征程辽阔而美好,三湘儿女正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的加油站,乘势而上,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击楫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