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雅丽 廖鹤松
孙水之滨,涟源如花,时时变,天天新,变得那样迅速,变得那样秀美而壮阔。
党的十八大以来,涟源大力发展经济,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302.92亿元,同比增长4.3%;整合各级力量,派驻471支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12114名党员干部与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2019年,涟源市实现脱贫摘帽,1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去年底,该市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5%;让基层群众当家作主,村级小微权力、“屋场会”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方式,分别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和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涟源抢抓机遇砥砺前行,破解了发展路上一个个难题,跨过一道道险滩难关,获得“湖南省双拥模范城”、“湖南省平安县市”、全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攻坚拔寨“断穷根”
6月20日,金石镇江边村村民王楚希的蔬菜大棚里一片葱翠,空心菜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
“现在村里的道路又宽又安全,开车到镇上的菜市场不到10分钟,不管是自己运出去卖,还是大家过来买,都很方便。”王楚希说,这几年,搭帮政府把路修通了,蔬菜生意越做越大,家里不仅脱了贫,还建了新房子。去年,他的蔬菜大棚收益了15万元。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涟源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项扶贫工作小组,构建“1+11+N”金字塔式工作机制。全市明确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构筑“市级领导当好‘三员’、部门管线、乡镇包片”的责任体系,确保制度到人、制度管人。
“一定要把通组公路打通,不打通,誓不罢休!”涟源市人社局派驻龙塘镇毛塘湾村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毛塘湾村由原枫木村、茅塘村、浙口村3个村合并而成,村里一、二、三组到邻近村组,需绕行8公里以上,工作队逐家挨户走访,耐心细致做村民工作。最终,一条长约600米的通组公路修建起来了,“孤岛”打通了。
驻村帮扶,是脱贫攻坚的主导力量。涟源整合各级力量,派驻471支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12114名党员干部与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148个贫困村和323个贫困人口达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开展结对帮扶“全城行动”,即每月11、12日,所有帮扶责任人集中入户与贫困群众同学习、同劳动,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围绕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涟源投入大量资金,着力补齐经济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短板。2014年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新增和巩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633个,惠及52.61万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达标率达100%;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巩固工程20058户,搬迁安置贫困群众3684户14502人;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扶贫项目3204个,农村公路自然村通达153.7公里,农村公路通畅1064.8公里。
2020年4月9日,涟源抽调3243名市乡两级工作人员,组建483个排查组,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对483个村全覆盖入户调查58581户,上报湘扶贫监测APP问题1279条。当年6月底,排查反馈的1279条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整改率100%。
一波接着一波干,一仗接着一仗打。继2019年全市脱贫摘帽后,涟源全面深入贯彻“四个不摘”“四个不减”,接连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百日攻坚”“进村入户巩固月”“脱贫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人口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以延长产业链条为重点,加快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今年涟源共派出194个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继续在各村实施帮扶工作,其中省里派7支,娄底派31支,涟源市直单位派156支,帮助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提质升级,加快工业强市进程
3月4日,娄底高新区(原名涟源经开区)举行2021年“开门红”招商引资集中签约仪式,共集中签约5个项目,总签约金额15.7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1亿元、年缴纳税收约5000万元。近5年,涟源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共完成149个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215亿元,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形成,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娄底因工业而立,因资源而兴,曾以“千万吨煤”“千万吨钢”“千万吨水泥”等闪亮名片傲立湖湘,被誉为“湖南鲁尔区”。受国家政策和资源限制,“十三五”期间涟源市努力加快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压缩产能,累计关闭31家煤矿,2020年仅剩下9家。
坚持提质升级,加快工业强市进程。随着涟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交织而成,“路网”工程通江达海,为涟源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涟源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从“一煤独大”向“多点支撑”蜕变。娄底高新区抢抓“创国高”机遇,以新理念推动园区发展指标新提高、面貌新改观、工作新突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在全省144个产业园区排名从2016年第44位跃升至2019年第9位。
湖南康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柑橘全产业链企业,将家乡无人问津的玳玳酸橙加工成果胶、精油等高科技生物产品,成为细分市场的全国“老大”。“我们生产的NHDC(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2020年出口全国第一,产量占全球市场的九成,在柑橘提取领域树立了行业标杆。”康麓生物公司董事长肖业成介绍。
涟源深入实施“涟商回归”战略举措,通过走出去拜访、请进来观摩,鼓励邬辣妈、康麓生物等在外涟商回乡创业;突出招大引强,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着力培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列出创新清单,强化项目、人才、基地、资金等要素配置,大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创建工作;出台科技创新、扶持企业挂牌上市等优惠政策,在土地供应、厂房租赁、费用减免等方面提供诸多优惠和便利,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2020年,涟源167家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4.7%,完成26家工业企业入规工作,超目标数8家以上。22个娄底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8.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6.4%,本级11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1.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1%。娄底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65.61亿元,生产总值70.77亿元,上缴税收6.9亿元,亩均税收10.75万元,建成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35家。
直面群众,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基层工作,“麻纱”事多。
涟源让群众当家做主,把村级小微权力、“屋场会”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方式,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较好地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成功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涟源屋场会”群众工作模式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胡家坪村能用上自来水,放在以前,我们是想都不敢想。”涟源伏口镇胡家坪村村民杨晚连说。过去,胡家坪村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家家户户只能去远处挑水,遇到旱季,只能依靠山下的消防车送水上来。为此,村支“两委”绞尽脑汁,找出一条解决胡家坪村“喝水难”的好办法——建饮水工程。
不久,总投资330余万元的饮水工程获得批准。这么大笔钱使用如何公开透明?胡家坪村村支书兼主任赵勇感慨良多:“得益于已经成熟的‘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机制,从招投标到结算,一张张清单明明白白晒在网上,村民和上级部门一目了然,工程推进得又快又好。”
为防范村级小微权力滥用风险,把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2017年3月,涟源先行先试,在3个乡镇11个村启动“村级小微权力”风险防控试点,随后在全市全面推开。2017年11月,湖南省“互联网+监督”平台上线,涟源将平台与“村级小微权力”风险防控工作相结合,拓展建立村级小微权力“互联网+监督”工作机制。
涟源坚持问题导向,对村级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归纳,建立28项权力清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32幅,明确每一项权力的政策依据、执行和监督主体、程序步骤等,为权力运行“划边界”;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将权力装进制度笼子。
打造“一网一微一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开平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涟源在省“互联网+监督”平台增设“村级小微权力”特色板块,并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安装终端查询机524台。按“一村一群、一户一人”建立村务监督微信群,设置规范化村务公开栏,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让群众看得到、看得懂、能监督。
“从会议室照本宣科,变成家门口当面讨论,有意见摆出来,群众出题,干部答题,与会人员现场‘评理’,有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说起“屋场会”,板桥村老党员姚卓群竖起大拇指。
屋场会突出群众“主人翁”和“主事人”地位,切实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用群众自己商议的方式解决问题。会场不设主席台、不印讲话稿、不讲官话和套话,群众听得懂、愿意听、听得进。党员干部多带“土气”、接“地气”,与会干部和群众围坐一起,平等交流,村里实现“零负担”“零接待”。时间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根据需要适时召开,可利用晚上或农闲时间,也可以远程视频方式进行。地点一般选在群众相对集中的屋场或院子,参会人员以网格、村民小组、楼栋、院落屋场为单元,侧重于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
“现在的干部好啊!面对面唠家常,边听还边做笔记。”板桥村村民姚卓群在“屋场会”上反映自来水管道修复、周边村民污水乱排等问题,与会干部当场做通邻居工作,并快速组织疏通污水沟、修复水管。
为开好“屋场会”,涟源总结提炼出定主事、定议题、定议程、定纪要、定结果“五定”工作法,并以村为单位建立“屋场会”问题台账,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即时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知会相关责任方,及时依法依情受理、处置和答复,并进行回访、跟踪督促落实,对暂时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
截至2021年5月,涟源共召开“屋场会”16000余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50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问题4100多个。
新起点承载新希望,新蓝图开启新征程。涟源将大力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