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击水中流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受降地,天堑变通途——
和平名城走出“深闺”

  6月15日,学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参观。当天,长沙市雅礼中学学生来到芷江侗族自治县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汲取精神力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卢嘉俊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卢嘉俊 通讯员 龚卫国 曾星华

  在湖南高速公路网中,沪昆高速湖南段被称为“中轴线”。我国第二个“国际和平城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就坐落在沪昆高速两旁。

  6月15日,记者从怀化市城区出发,经由竹田枢纽,沿沪昆高速向西北方向驶去。约1小时后,到达设在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在这里,记者追寻历史足迹,探访侗乡新变化。

  胜利之音传世界

  今年2月3日,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发布公告,芷江侗族自治县获评全球第307座“国际和平城市”,是国内继南京之后第二座“国际和平城市”。

  公告发布,这座闻名中外的“胜利之城”又一次成为关注焦点,人们的思绪再次被拉回到过去那段难忘的历史。

  1945年4月,侵华日军向芷江发起攻击,企图夺取芷江空军基地,威逼重庆。中国军队调集10万兵力,在雪峰山险要位置设防,取得大捷。

  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飞抵芷江,向中国政府递交了百万侵华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并接受载有侵华日军无条件投降详细规定的备忘录,史称“芷江受降”。一时间,胜利之音传遍世界。

  “抗战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介绍,作为抗战胜利受降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给芷江留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抗战胜利受降的历史资源。抗战胜利标志性建筑——“血字型”受降纪念坊、受降会场旧址“受降堂”、中美空军联队指挥塔、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等遗迹,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取得最后胜利的历史见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依托“中国凯旋门”——芷江受降纪念坊,199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建成。芷江还以受降旧址为龙头,先后投入资金近3亿元,保护性修缮了抗战胜利受降典礼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中美空军联队指挥塔旧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等二战时期建筑物。

  和平之光耀侗乡

  曾经,因为路不通,造就了芷江“雪峰山,山连山,331道弯,道道都是鬼门关”的险要位置,为阻击日军创造了条件。如今,天堑变通途,不仅沪昆高速穿境而过,芷江还有了高铁、航空等便利交通。

  山门敞开,和平名城走出“深闺”。一批又一批中外人士来到芷江,接受和平文化洗礼,感受胜利来之不易。

  6月15日,20多名来自长沙雅礼中学的学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该校高二1924班班主任何展文告诉记者,选择来芷江研学,是希望在和平阳光沐浴下成长的学生,重温抗战历史,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平文化。看着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和一场场经典战役模拟场景,周潇逸同学感触地说:“有那么多志士仁人为捍卫祖国舍生忘死,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漫步芷江县城,会发现和平大桥、和平广场、万和鼓楼等当地地标建筑的名字,都与‘和平’有关。”来自长沙的游客李英姿说,因为行程安排较紧,这次她在芷江只呆一天,但这里的文化深深吸引着她。下一次,她将和朋友从长沙自驾,来深入体验芷江的和平文化。

  在芷江,文化旅游方兴未艾。去年,芷江接待国内游客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多亿元。今年“五一”假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新布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板,每天有4000人通过网络预约参观。旅游产业,成为芷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芷江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侯林杰介绍,芷江将进一步融合以“抗战胜利受降纪念”为基础的和平文化、以“侗乡风情”为基础的民族文化、以“千年古城和历史名人”为基础的历史文化、以“好人好水”为基础的生态文化,打造芷江文旅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