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宇芬 周阳乐
通讯员 刘维帅
在人类解决饥饿问题的艰难历程中,创始于湖南、被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是一朵奇葩。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曾感慨,正是党的阳光雨露养育了杂交水稻这朵奇葩,使我们有勇气坚持不断探索,有条件克服重重困难,使这道世界难题首先被我们中国人攻破。
上世纪六十年代,湖南偏僻地区的农校青年教师袁隆平,提出了“水稻也有杂种优势”的大胆设想。这一挑战权威的自由探索,得到了国家科委和湖南省委的高度重视,直接推动了一场改变历史的大协作大攻关,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半个多世纪来,党对杂交水稻事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持续至今。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5%。全球4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记者寻访这段传奇的发源地和亲历者、知情人。在历史和现实的穿越中,我们感到,党推动杂交水稻事业发展的足迹无比清晰,功绩光照千秋。
一篇论文惊动国家科委!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收到函件指示,投入人力和财力支持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由此拉开大攻关帷幕
【特写·一封函】
5月14日,记者来到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安江农校校区。在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馆内,展示了1967年3月16日湖南省科委给安江农校发出的一封公函,题为《请继续安排“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研究》。
【长镜头】
1966年,袁隆平撰写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在《科学通报》上发表后,很快被国家科委九局的熊衍衡同志发现,他将此文报给了当时的九局局长赵石英。赵石英认为,水稻雄性不育研究,在国内外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若能研究成功,必将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于是立即请示国家科委党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表示支持,党组集体讨论予以批准。
1966年5月,国家科委分别向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发函,责成他们支持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
1967年2月,按国家科委的指示,湖南省科委到安江农校了解情况,袁隆平起草了《安江农校水稻雄性不孕系选育计划》,并提议将应届毕业生李必湖和尹华奇留校作为助手。
1967年3月,湖南省科委把“水稻雄性不育”正式列入省科研项目,下拨科研经费400元。同年6月,由袁隆平负责的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特写·一场会】
在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馆内,安江农校纪念园管理处副处长邓玉琼介绍了一场重要会议。
1970年6月,湖南省第二届农业科学技术大会在常德召开。大会前一天,时任湖南省革委会主要负责人华国锋,仔细观看了杂交水稻研究展览,听取了汇报。第二天会议开始时,华国锋点名让袁隆平坐到主席台上,让他发了言。
【长镜头】
当袁隆平接到会议通知时,心里很不安。因三系法杂交水稻历经6年坎坷,一直进展不大。
在大会上,袁隆平介绍了杂交水稻科研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说明了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华国锋当即指示要把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拿到群众中去搞,要求有关地市和部门大力支持。于是,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全省协作项目,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参与到科学试验中。
1970年冬,随着“野败”即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在海南被发现,杂交水稻研究柳暗花明。攻关期间,已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批示,把杂交水稻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全国力量协作攻关。很快,在全省、全国形成了一场以“野败”为主要材料培育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协作攻关大会战。
为了加快杂交水稻研究,1970年冬,湖南省革委会决定成立研究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挂帅。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总部设在湖南省农科院,袁隆平作为专家来院工作。”年过八旬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孝和回忆,三系法杂交水稻取得进展时,全国很多省市的科研人员浩浩荡荡聚到海南南红农场跟班学习,开展协作攻关,“南红农场就是杂交水稻的‘井冈山’”。
【画外音】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青先国,曾陪同袁隆平院士探望退休在家的华国锋。他告诉记者,那次常德会上华国锋同志听完袁隆平发言后说,周恩来总理经常过问杂交水稻科研的事,希望能够继续研究下去,尽快把它搞成功。袁隆平听后深受感动,备受鼓舞,觉得还没有做出像样的成绩就得到这样的重视,一定要把杂交水稻科研工作坚持下去。
【特写·一块田】
6月初,衡南县云集镇30亩示范田里,正在进行双季稻周年亩产高产攻关第二次试验。早稻已长成绿油油的一片,再过20来天就要抽穗了。
【长镜头】
去年11月2日,这块田里曾进行了一次备受关注的测产。“早稻种的是两系法杂交水稻,晚稻种的是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稻加起来周年亩产稻谷达到1530.76公斤!”连续两年参与攻关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建武说。
50多年来,杂交水稻研究已从三系法进化到了两系法,百亩片单产纪录达到了1152.3公斤,正在向第三代突破。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的专业科研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也已近40年。我省科技计划对杂交水稻事业的支持一直在继续,近10年省科研经费投入有8000多万元。
罗孝和回忆,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主持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研究也遭遇了一次大挫折。当时制种出现了“打摆子”现象,很多学者甚至放弃研究。“党和政府坚定的信念,指引着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我培育的两系稻先锋组合培两优特青在中稻区试中首创631.8公斤的高产,还获得了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画外音】
“杂交水稻技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青先国告诉记者,“除了科研项目支持,连续6任总理都极其重视杂交水稻的发展,前后以总理基金项目形式,共计拨款7000多万元支持研究。”
一次汇报惊动国务院!中央拿出150万元支持三系法杂交水稻推广,并在南方13省(区)部署。从此,杂交水稻推广面积不断提高,增产明显
【特写·进京汇报】
在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馆内,邓玉琼介绍了一次著名的进京汇报。
1975年12月22日,袁隆平和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洪新在北京给华国锋同志汇报杂交水稻研究情况,当时分管农业的副总理陈永贵和农业部领导都来了,汇报整整进行了2个小时。听完汇报后,华国锋当即拍板:第一,中央拿出150万元和800万斤粮食指标支持杂交水稻推广,其中120万元给湖南作为调出种子的补偿,30万元购买15部解放牌汽车,装备一个车队,运输“南繁”种子;第二,由农业部主持立即在广州召开南方13省(区)杂交水稻生产会议,部署加速推广杂交水稻。
【长镜头】
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后,到1975年,湖南、广西等10多个省(区)种植杂交水稻超过5000亩,稻种的供求矛盾已经显现出来。
陈洪新采纳了袁隆平提出的“扩大南繁,尽快获得足够不育系种子”的建议,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争取了支持。湖南争分夺秒,4次扩繁,并形成了千军万马下海南大面积制种的壮观场面,原来仅有的177公斤不育系种子经繁育共收获了11万公斤,打好了“扩大南繁”第一仗。
1976年1月,由农业部主持在广州召开全国首届杂交水稻生产会议,商定和落实了全国大推广第一年的繁殖、制种、示范栽培生产计划。这年,全国推广杂交水稻超过200万亩。
【画外音】
“如果没有中央的重视和支持,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青先国表示,杂交水稻从此以世界良种推广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在中国大地上迅速推开。
【特写·一户人】
6月初,益阳赫山区沧水铺镇碧云峰村熊家湾组,62岁的管亮军刚给自家5亩地里播下杂交中稻,嫩绿的小苗苗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他告诉记者,种植杂交水稻已有30多年了,现在不仅谷子足够,口味也更好了。
【长镜头】
1980年后,全国杂交水稻的种植就超过了1亿亩。
1982年,为加大杂交水稻在全国的推广力度,农业部决定成立“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
“湖南省委、省政府也召集多个部门和单位组建了本省的‘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并成立了几个领导小组,为杂交水稻提供科研、生产、推广一体化的指挥和服务。”青先国回忆,省里还为杂交水稻推广设立了专项资金,每年省里召开不同规格的杂交水稻现场会、观摩会和总结大会,每年在不同生产区办点、示范、培训,最大范围推广杂交水稻。
由袁隆平院士提出的“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在湖南省财政专项支持下,经过11年努力实现了预期目标。按照“单产与项目实施前5年平均单产比较”进行计算,累计增产稻谷95.46亿公斤。
【画外音】
“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它的推广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七八千万人。”青先国说。
1.5公斤种子礼物震动了国外!杂交水稻从此走出国门,造福世界,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引种
【特写·给美国送种子】
1979年5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下属的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访华时,我国农业部下属种子公司送给他1.5公斤杂交稻种,共3个组合,每个组合0.5公斤。
威尔其带回去进行小区试种,杂交水稻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与美国当地的水稻良种比较,增产33%以上。很快,威尔其来华洽谈,与我国种子公司于1980年签订了正式合同。
【画外音】
这是中国农业第一个对外技术转让合同,是中国杂交水稻跨出国门的第一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杂交水稻很难走向世界。”从事杂交水稻国际推广26年的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方志辉感慨。
【长镜头】
从1980年起,先后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部和中国商务部等机构的委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开展了杂交水稻国际培训,成为推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至今,我国已为亚非拉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
培训除了请进来,还要送出去。方志辉回忆,有一次在巴基斯坦推广杂交水稻的时候,朱镕基总理正在伊斯兰堡与巴基斯坦总统会见,方志辉作为杂交水稻推广代表被邀请赴宴。朱总理对他说,在巴基斯坦推广杂交水稻很有意义,要好好干下去。会后他立马反馈给了湖南省农科院的领导同事,大家听了都欢欣鼓舞。
目前,国外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达800万公顷。印度、美国、越南、菲律宾还初步建立了本国杂交水稻“育繁推体系”。
【特写·马达加斯加测产】
6月1日,央视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今日中国》推出了“湖南篇”。画面中,湖南专家正带领着马达加斯加民众给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区测产。金黄饱满的稻谷、开心满足的笑颜,让人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画外音】
“由于有党的领导和大国外交政策,我们不仅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曾在马达加斯加推广杂交水稻多年的方志辉总结,湖南技术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把中国的高新技术与当地的资源相结合,实现了杂交水稻技术的本土化,从品种研发、水稻种植、大米加工、销售,一条龙帮助马达加斯加。
他介绍,目前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超过了75万亩,累计增产超过了15万吨。
【长镜头】
杂交水稻研究起源于湖南。在推动这项技术造福世界的进程中,湖南省委、省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7月27日,在省委九所会议中心召开的“湖南省杂交水稻国际市场开拓情况”汇报会,确定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向国务院请示建议开展“杂交水稻外交”。
青先国告诉记者,2005年10月18日,时任国务委员的唐家璇对袁隆平说,“你的贡献是巨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将会为解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贡献。杂交水稻外交将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将是今后我国经济外交的一块王牌。”
“之后我们召开了一系列的杂交水稻国际会议,邀请了利比里亚总统、纳米比亚人组党总书记等外国领导人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考察学习,目的便是把杂交水稻推出去。”青先国说。
同时,湖南省科技厅也多次立项支持杂交水稻国际推广。
“湖南省请进来培训杂交水稻技术的人数占全国培训总人数的60%,我国走出去推广杂交水稻的技术人员中一半来自湖南。”方志辉告诉记者,近年,我国农作物种子出口数量中,约70%为杂交水稻种子,其中从湖南出口的约占一半。
■记者手记
初心如磐写传奇
胡宇芬 周阳乐
初夏的稻田,绿意盎然。重温杂交水稻发展传奇,最难忘的是初心。
从农校教师到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始终初心不移。书写在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碑石上的几个字: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不仅是他的朴素心愿,更是他的毕生追求。
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创立的中国共产党,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新中国成立后如何解决“挨饿”问题,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中,一直是党的中心工作之一。
党的初心和袁隆平的初心同频共振,一篇来自民间的论文才会惊动国家科委,一次来自地方的汇报才会惊动国务院,进而全国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大攻关、大协作、大推广,杂交水稻事业也才会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展得如此波澜壮阔。
曾有美国和日本等国科学家进行过杂交水稻探索,遗憾的是,都没有成功实现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袁隆平刚开始研究时,也有人反对,嘲笑、挖苦、谩骂,无所不有。后来,在我国研究两系法杂交水稻时,经历挫败又进入了研究低谷。面对这一切,党的指引和支持一直坚如磐石。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杂交水稻从高产攻关到示范推广走到了今天,始终保持着杂交水稻技术世界领先地位,不断扩大全球种植面积,造福着人类,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
坚守初心,成就了中国的传奇、世界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