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严万达
通讯员 杨雄春 柏佳妮
过不了多久,65岁的唐泽川家梨园的早熟翠冠梨就可上市了。每天一大早,他和老伴就在梨园忙活起来。
一棵梨树,能结黄花梨、翠冠、青香3个品种,尝起来肉脆汁多,回味甘长。这是唐泽川琢磨出来的混合嫁接技术。去年他家种的6亩梨树,产果9000多公斤,增收5万多元。
大洞村距蓝山县城27公里,曾种有油茶林4000多亩,但茶树老化严重,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1993年,村支两委决定改种梨树,村干部奔赴武汉,引进黄花梨、青香、翠冠等早熟梨苗。
全村男女齐上阵,砍掉油茶树,种下梨树苗。
3年后,终于盼到梨树挂果,村民却陷入迷茫:使用同样的种植方法,每亩产梨竟比人家差一截。
唐泽川没气馁,他查资料,问专家,弄明白梨树是异花授粉植物,不同品种混合种植,才能提高果子结实率。他将不同品种的梨树混合嫁接,产量果然增加一倍以上。这一混合嫁接法被村民们效仿,很快在大洞村推广。
大洞村村民摸着石头过河,从对种梨技术一无所知到成为土专家,大洞村梨子品质也随之稳定下来。
过去大洞村只有一条狭窄的泥巴路,梨子运不出去,只能靠板车拉或人工挑。现在村里修通了三纵三横环村道路,大货车直接开进果园。
酒香也怕巷子深。产量品质提升了,村民不懂营销,仅靠本地客商收购和自己零卖,种梨并没给村民带来多少收入。
村支两委醒悟过来,光卖梨不行,还得延长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
大洞村的颜值却让人犯了难:无序建房严重,连车辆进出都困难;垃圾随手乱扔,污水横流;民风彪悍,与邻近的嘉禾县塘村镇清水村积怨较深,成为边界“火药桶”。
扫净屋子请客人。大洞村把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拆除空心房,统一规划建房,修建环梨园游步道,打造文化广场和沿河风光带,村美、园绿、水清、路畅,发展“美丽经济”。村支两委主动到清水村走访,双方签订睦邻友好协议书,化解积怨,共谋发展。
2012年,由蓝山县委、县政府主办、大洞村承办的首届梨花节,以花为媒,推动乡村旅游。
“提前一个月准备,忙得团团转,但心里高兴呀!”唐泽川已担任6届大洞梨花节村级“总指挥”,他回忆,首届梨花节吸引了2万多游客,大洞村旅游一炮打响。2019年,成功打造3A级景区大洞悠乐园。
春赏花,夏摘梨,梨园情趣引得越来越多的长三角、珠三角游客前来打卡,同时带动黄花梨销售。大洞村梨树种植面积由最初的20多亩,增至如今近5000亩,去年产果7000多吨,销售额近4000万元。
大洞村成了“网红村”,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就业。唐泽川的小儿子唐克飞回村办起了铸造加工厂。
如今,在大洞村工业园里,聚集铸造企业24家,生产电机配件、刀具、猛火炉等,年产值4亿多元。其中,梨花牌刀具成为热销旅游产品。
大洞村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生态产业,推进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农工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9万元。
“致富不忘感党恩。”大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杰说,乡亲们打算6月底或7月初举办第三届大洞采摘节,办水果丰收宴,庆祝党的百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