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6月0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袁殊:神龙炫五色 赤心归本真

  袁殊(资料图片)

  文|虢安仁

  袁殊是我党情报史上唯一一个有记载的具有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洪帮五重身份的特殊党员,他的人生路既坎坷崎岖,又辉煌灿烂,堪称“情报艺术大师”。他身在地狱,心在天堂。临终前,袁殊说他“不后悔”,如果要再来一次,他还会选择同样的道路。

  五重身份只为党,刀光剑影守初心

  1911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袁殊,才华横溢,办过报纸、杂志,做过记者、编辑,写过剧本,做过社长。袁殊先是新闻人员,再去从事情报工作。褪去中统、军统、日伪、青洪帮等掩护色,袁殊最出色和最本色的角色还是中共情报人员,被誉为“东方佐尔格”。

  1931年3月,年仅20岁,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袁殊在上海创办了周刊《文艺新闻》。当时的上海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五名进步作家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消息被封锁几个月,各报刊都不敢报道。时任“左联”党团书记冯雪峰找到袁殊,袁殊用“读者来信”询问五位作家下落和编辑回复等方式,在《文艺新闻》巧妙地完成了报道,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新闻出身、留学日本、胆识过人、人脉广泛,在此事件中崭露头角的袁殊引起了潘汉年的注意。当时因顾顺章叛变,中央特科遭受重创,急需新的情报人员打入国民党系统。在冯雪峰的引见下,潘汉年和王子春秘密发展袁殊入党。他成为中央特科情报人员,王子春为其单线联系人。

  潘汉年指示袁殊“打入国民党高层获取情报”。袁殊通过其在国民党担任要职的表兄贾伯涛牵线,结识时任上海市社会局长、中统头目、同是湖北老乡的吴醒亚。袁殊投其所好,写了一份文采斐然实无法操作的《关于镇压学生运动和工潮的工作意见书》,得到吴醒亚的青睐。吴醒亚安排他进了中统的秘密情报组织“干社”担任情报股股长,还将他安插到“新声通讯社”当记者。

  袁殊凭借自己出众的日语能力和随意出入日本领事馆记者招待会的机会搜集情报。因袁殊逢会必到且每次去都带上一本日本杂志在休息时翻阅,引起日本外交官、情报头子岩井英一的注意。岩井英一提出要袁殊“为日本人工作”。

  潘汉年认为这是打入日本特务机关的绝佳机会,同意交易。袁殊又象征性地向吴醒亚汇报此事,吴醒亚为自己能在日本特务机构安插“钉子”大喜过望。这样,袁殊成了身兼中共特科、国民党中统和日本特务三重身份的间谍。

  因渠道广、消息灵,袁殊成为上海滩的红人,引起青洪帮的注意。1934年5月,袁殊正式成为青洪帮大佬曹幼珊的关门弟子,与黄金荣和杜月笙平辈,身上多了一层帮派保护色,获取情报就更有利了。

  1935年8月,袁殊受军统“怪西人案”(苏联高级特工罗伦斯被军统抓捕)牵连入狱。出狱后,为避开军统特务,袁殊再次赴日留学。在日本与岩井英一重新建立联系。岩井认为袁殊虽与“怪西人案”有关,但人才难得,因此资助袁殊求学,还为他提供各种关照。

  1937年,袁殊等大批留日学生被遣送回国。袁殊将在日本获取的日本军事地图撕成一页一页,夹在旧书报中带回上海,第一时间交给潘汉年,并恢复了组织关系。

  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战全面打响。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登门。袁殊敏锐感知到此事不寻常,报告潘汉年。潘汉年要求袁殊趁机打入军统,并让军统释放“怪西人”罗伦斯。戴笠认为袁殊只是“情报贩子”,再加上苏联方面的压力,就爽快地释放了“怪西人”,并答应每月给300元活动经费。袁殊正式打入军统,成为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织少将组长。

  日特中心搭电台,紧急转移800人

  1938年,岩井英一统领的日本情报机构“岩井公馆”在上海成立。经请示潘汉年,袁殊以“军统”身份与岩井合作。当袁殊针对李士群的“锄奸行动”因叛徒告密失败被捕时,家人直接向岩井英一求救,果真被释放。袁殊“为日本人做事”的身份因此由地下转为公开。

  岩井英一委派袁殊成立“兴亚建国运动”组织,还让他主持岩井公馆的情报工作。为不引起怀疑,袁殊出入从来不带公文包,所有的情报内容和日特人员的姓名都凭脑子硬记,回去后默写出交给潘汉年,再按潘汉年的指示,有选择地提供给戴笠。

  后来,袁殊把潘汉年以“中间派民主人士”身份介绍给了岩井英一。在袁殊的帮助下,潘汉年成功打入岩井公馆,以高级顾问的身份掩护活动。在袁殊和潘汉年的安排下,整个岩井公馆大小职位都被中共地下党组织掌控。袁殊还在岩井公馆中建立了一个秘密电台,在深夜将获取的情报发向延安。

  因表现出色,袁殊获得赴日访问和面见日本裕仁天皇的嘉奖。此事引起汪精卫的紧张和不满,向日方抗议。最后,岩井解散了“兴亚建国运动”,但将袁殊顺利安插进了汪精卫政府,任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兼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袁殊因此可列席汪伪中央政治局委员会。

  据我党情报人员刘人寿等人回忆,袁殊在岩井公馆获得的重要情报主要有1939年,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活动”;1941年6月,德、苏开战部署,日军“南进”而非“北进”以及日美谈判动向等情报。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潘汉年接到周恩来急电,要求紧急转移滞留在香港的进步人士。袁殊接受这一重大任务,以“想调回在香港的同事来增加上海的力量”为由,向岩井英一提出申请。岩井英一很高兴地开出了大量的通行证。袁殊和潘汉年就用这些通行证,从日军严密封锁中撤退疏散进步人士800余人,其中就包括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人。

  1945年,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后,袁殊立即和翁从六等人把岩井公馆所属十多个单位价值近千万元的财产集中起来,避过了国民党接收人员的侦察,全部交给地下党组织。又把岩井公馆的一栋房屋,以及所属印刷厂房、机器和器材,全部交给了新华日报社使用。

  1945年10月,做好这些事情后,袁殊根据组织指示秘密撤离到解放区,从此改名换姓,功成身退。

  主要参考文献:

  《袁殊文集》 袁殊 南京出版社

  《袁殊传记》 孙宝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