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科研工作更纯粹一点

  朱永华

  “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顺利发射、万千民众送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天问一号”登陆火星……近日来,一连串重大、焦点性事件让“科技”“科研”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域。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火种,是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利器,科技、科研之重要自不待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让我国科学技术领域迸发更大的创造力,所有建设科技强国的愿景,很关键一点是要让科技人员把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决不能让他们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业精于勤,术贵于专。科研本身是一项非常“纯粹”的工作,需要科研工作者高度集中精力,心无旁骛,久久为功,方始有成。因此,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状态“精纯度”越高,就越有利于他们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但现实中,科研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被“割碎”在各种与业务关系不大的事务中,如频繁参加各种评审鉴定、非学术会议和站台活动,为接受各种检查考核而填写表格、上报材料,以至于一些人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

  当然,科研工作者参加站台性、应景性工作,既有被动参与,也有主动为之。一些人缺乏自律意识和自觉精神,“一请就去,甚至不请还要求去”。一些人将参加各种评审、鉴定和站台活动,当成自己“验证”学术成绩、知名度的形式,甚至对迎来送往和应景性工作趋之若鹜、争先恐后,不仅让人有“不务正业”之感,也带坏了科研的风气。

  说到底,影响科研工作的“精纯度”的深层次原因源于体制机制。因为评价考核的“制度性要求”,科研人员不得不参加一些站台性和应景性工作,让一些科研人员成了名利的追逐者,而不能潜下心回归学术。比如一些人才计划名目繁多,“帽子”满天飞,人才“头衔”与“位子”“票子”等相关待遇挂钩。对比一些国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头则只是一个光秃秃的教授或者研究员。不能不说,这种追逐“名头”的取向,容易造成学术界的急功近利,容易导致拉关系、走后门等恶性竞争,助长了科研界浮躁功利之风。

  让科研工作者用心“纯粹”、回归学术,一方面需要科研工作者自觉将宝贵的时间用在科研上;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导向,不能让那些热衷于站台、迎来送往的科研人员从中获利、收获“美誉”。只有真正让求真、执着、创新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本色,才能让更多科技人员轻装上阵、潜心登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