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茜茜
水,地球生命之源。水资源涵养得好,是国家富足、人民幸福的必要条件。长沙市将所有水域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严格进行水资源管理,效果显著。近日,长沙市的河(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其小微水体管护治理入选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好消息的背后,是长沙市对“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生动实践。
水通百渠而利民,水达九州而润物。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调研,看水常是重要安排。从去年11月考察江都水利枢纽,到今年4月考察漓江杨堤码头,再到前几日考察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等,无不体现着总书记对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关切。长沙地处湘江下游,境内水系发达、湖库众多,做好“水”的文章,是千秋之利的展望,是民生之福的期盼。
人不负水,水定不负人。近年来,长沙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向着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目标,围绕“截污、提标、监管、调水”,紧抓河(湖)长制这一“牛鼻子”,建立了治水兴水管水长效机制,在湖湘大地迈起了“让水留下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的坚定步伐。2020年,长沙市主要水质监测断面全部达标,全市26个国、省控水质监测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河湖治理是一盘棋,既要抓住河流主干道这一“大动脉”,更要治好沟渠塘坝等小微水体这一“毛细血管”。小微水体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水体好坏直接关乎他们生活的幸福与否。曾几何时,长沙深受小微水体污染困扰,“群众身边的污染”,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也阻碍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水流到哪里,河(湖)长就管到哪里。长沙找准“药方”,将小微水体治理放到全市河(湖)长制推行大局中,构建了小微水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护体系。
小微水体清澈了,周边村庄以稻虾种养为主体,以水产养殖、民宿体验等为支线的旅游产业“串珠成链”,遍地开花。以水为媒,妩媚而繁荣的长沙正款款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