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市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稻种植新风景
——永州粮食生产转型升级扫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刘志军 乐水旺 杨万里

  5月10日,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东湘桥村稻田里,禾苗旺盛生长。种粮大户张华利忙着田间管理,他说,田间管理如绣花,一针一线不能差。张华利今年种粮3000亩,比上年增加800亩。

  到4月底,永州市落实早稻种植面积229.22万亩,比省定计划增加12.22万亩;发展种粮30亩以上大户2.6万多户,比上年增加约1000户。

  近年,永州市种粮户一改过去粗放式种粮模式,重视市场调研、精细化管理,借力现代农机实施智慧种田,积极抱团发展,种田越来越轻松,效益也越来越好。

  创业乐当“新农人”

  1986年出生的张华利是山东省枣庄市人,他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在广东工作,年薪17万元,现在“转身”成为懂农业技术、会管理的“新农人”。

  2012年底,张华利得知珠山镇水稻品质好,萌生了到这里创业的想法。

  2013年2月,张华利考察市场行情后,在珠山镇康家村流转80亩田种水稻。他边实践边总结,自主研发新型喷雾机,减少50%农药用量;自配有机肥,节省35%施肥量。

  去年,张华利种植6种香米彩色稻、5种优质稻,面积2200亩,产大米30万公斤,实现纯收入130余万元。

  近年,“新农人”在永州不断涌现,带动全市种田模式革新。

  零陵区接履桥镇寿塘村种粮大户李小花,放弃在青岛的工作,回村种植300亩有机香米,产品供不应求,周边村民纷纷效仿。祁阳市羊角塘镇“80后”种粮大户邓根智,种田9000多亩,组建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种粮户提供“代育秧、代耕地、代插秧、代施肥、代植保、代收割、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今年服务面积5万多亩。

  永州市传统“田把式”纷纷转型成“新农人”。

  祁阳市大村甸镇进步村52岁的种粮大户罗庚生,是远近有名的“田把式”。2003年,他种植水稻20亩,每亩纯利润不到100元。

  后来,农业部门指导罗庚生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种植。去年,他种粮483亩,虽然晚稻受到寒露风影响,但纯收入仍有21.7万元。今年,他新增水稻种植面积130亩。

  新田县66岁的种粮大户邓小菊,创建1000亩有机稻基地,网络销售风生水起。祁阳市八宝镇文建权、李祁荣等发展大米精深加工,效益翻番。

  智慧种田增效益

  5月9日,祁阳市大村甸镇大庆社区种粮大户周群、刘德军开动多旋翼电动无人机施肥。一架无人机一天可施肥200亩,比人工作业均匀。

  村民介绍,周群、刘德军种田敢第一个“吃螃蟹”。

  2004年,祁阳市首次推广手扶式插秧机,没人愿尝试。周群、刘德军听到消息,流转40亩水田,用手扶式插秧机插秧,一天可插8至11亩,效率比人工高。由于缺乏机插秧经验,禾苗高低不一、不整齐,引来村民讥笑,父母更是整天数落。10多天过去,禾苗拔节,长势超过手插秧。周群、刘德军松了口气,村民也转变了态度。当年,周群、刘德军获得好收成。

  周群、刘德军用上了智慧农机,实现智慧种田。周群介绍,育秧播种流水线、自走式育秧播种机等自动化程度高,综合效率是传统农机的5至6倍。翻耕机安装农用北斗终端,翻耕深度达18至25厘米,增加土壤通透性,消灭病虫害。无人高速插秧机每天插秧50多亩,行株距整齐划一。

  去年,周群、刘德军种植水稻500亩,单季亩均纯收入达600多元。

  2013年,祁阳市茅竹镇坦坪村种粮大户柏鑫种植水稻300亩,晒谷却犯了难,只好到处见缝插针晒稻谷,见到阴云密布,急着组织人收稻谷、盖防雨布,劳心费力,增加不少开支。

  第二年,柏鑫引进稻谷烘干机,仅此一项,每吨稻谷节约成本50元以上。此后,他在农机部门帮助下逐步实现智慧种田,种植水稻1300亩。

  永州市种粮户普遍采用智慧种田。蓝山县种粮大户陈昌军、道县寿雁镇种粮大户何颖吉等,都尝到了智慧种田的甜头。

  今年,永州市预计早稻机耕水平达99.42%。

  “抱团”发展抗风险

  5月1日,宁远县粮食种植协会举行表彰大会暨生产资料订货会,一次吸纳新会员52名。

  该协会怎么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其负责人冯万军解释:“我们抱团发展。”

  “2011年稻谷滞销。2016年没选对晚稻品种,40多亩倒伏。”宁远县水市镇种粮大户唐义成说。张尚礼、张进怀等种粮大户,也有类似经历。

  宁远县是农业大县。过去种粮大户“单打独斗”,种植品种五花八门、品质良莠不齐。2018年春节过后,该县110户种粮大户自发成立种粮协会,邀请农艺师、农机师、粮食收购企业代表等参加,抱团发展。

  成效很快显现。唐义成种植“恒两优金农丝苗”,实施防控病虫害、干湿灌溉等高产措施,去年种早稻110亩、晚稻425亩,纯收入19.2万元。张尚礼去年种早稻400亩、晚稻386亩,纯收入23.4万元,今年新增种粮200亩。张进怀去年种水稻纯收入达12万元。

  冯万军介绍,今年推广粮食加工企业欢迎的“舜粮2号”等优质水稻品种,团购农资,复合肥、水稻配方肥每吨分别比市场价低450元、200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