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道公心一百年 妙术仁心薪火传
——“走进湘雅”系列报道之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严丽 邓磊

  5月17日上午7时半,离门诊开放虽然还有半小时,76岁的欧阳植庭教授已抵达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楼专家门诊23诊室。

  这是他在湘雅医院工作的第53个年头。提前半小时上班,每周三雷打不动地参加疑难病例大查房,已经成为这位返聘老教授半个世纪的坚持。爱人打趣问他:“这么大教授了,上班还这么积极呀?”

  “虽然不做手术了,但病人还需要我啊。”欧阳植庭教授回答认真。他向记者解释:“从工作起,我的老师就教导我们心中要装着病人。提前到岗,一是看看前一天手术的病人情况;二是了解前一晚病房的情况,比如会有一些新来或急诊病人。这是湘雅的好传统,不能丢。”

  好传统源于湘雅医院深厚的文化底蕴。

  建院伊始,湘雅医院便以人民健康为根,以公益担当为魂,以世界最高标准融入办医理念。湘雅医学院第一届招收的30名学生,1921年毕业时只剩下10人。这10人均成为了中国现代一流医学专家。其中一位是被尊称为“协和”泰斗、“湘雅”轩辕的张孝骞教授,另一位是被誉为“衣原体之父”的汤飞凡。

  一个多世纪的漫漫征程,不管时势多么危难,不管道路如何曲折,湘雅人都牢记“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却、必邃必专”十六字院训院风,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始终与国家共存亡,与民族共命运,与百姓共甘苦。

  在这里,生命高于一切,病人至上。

  1964年,欧阳植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湘雅医学院,1969年成为湘雅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对于那段严谨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培养,他仍记忆深刻。“那时候,毕业5年内,我都不敢随便上街,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待在病房,随叫随到。”欧阳植庭回忆,“当时大外科主任韩明教授也是以身作则。不管半夜几点,不管刮风下雨,只要下级医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一定会在10分钟内到达手术室。”

  一份责任,数代传承。欧阳植庭教授用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诠释了湘雅的敬业重学精神。他主编的《手术外科学》,曾作为高等医学院校试用教材;他一心为公、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也感染了儿子欧阳洋。

  2005年,经过本硕博8年的医学教育后,欧阳洋成为湘雅医院的一名血管外科医生。“父亲总说,从事医学是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学无止境。”欧阳洋感触最深的是,为了学英文查看英文文献,当时40岁的父亲从零开始,满屋子挂满了英文,硬是把英文“搞定了”。“他还有一个习惯,每次手术后写完文字病例,都要画一幅手术配图;手术后1小时,不管多晚,都要去病房再看看病人的情况。”

  在这里,湘雅人全心全意救治病人,赤胆忠心报效祖国。

  “湘雅精神,‘公’字当先。多年来,湘雅医院将湘雅文化融入到管理战略,出色地完成了‘国家队’医院的光荣使命。”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介绍,不管在任何历史时期,在最困难的时候,湘雅医院的医务人员总是冲在前面。

  湘雅医院创始人之一颜福庆,是湖南红十字组织的发起者。会址初设西牌楼雅礼医院(湘雅医院前身)。在连年征战和瘟疫流行的20世纪初的三湘大地,他们拯救了无数黎民,深受社会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1933年2月18日,时任湘雅医学院院长、湘雅医院院长的王子玕,率领湘雅东北救护队北上工作,这是有史料记载的湘雅首支抗战前线医疗队。

  从历史烽烟中走来,这份报国精神传承,被每个后来者坚守。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抗洪、非典、甲型H1N1流感、汶川地震、2008年冰灾等突发公共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中,在健康扶贫、支边援外工作中,湘雅人牢记“为医学立言、为健康立功、为生命立德”的使命,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最危险、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2020年春天,湘雅人走上战“疫”报国的疆场。他们一手抓院内联防联控,一手抓院外紧急驰援,以湘雅方案硬核战“疫”,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湖南防控阻击战作出了湘雅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