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 卢嘉俊
通讯员 龚卫国
4月16日,走进芷江侗族自治县岩桥镇水路田村,村里的酸萝卜就业扶贫车间引人注目。
车间内,工人们忙着将瓶装芷江酸萝卜打上标签。“上班离家只有几分钟,每月工资有2000元左右,可以照顾家里,又可以种点萝卜增加收入,一年收入有几万元。”脱贫村民张成菊切着白萝卜,满意地说。
这几年,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通过大力发展芷江山鸡,兴建芷江酸萝卜就业扶贫车间,推行订单帮扶、生产托管,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模式,做到“村有带动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致富门路”。
水路田村乡亲的幸福生活,与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努力分不开。
2018年3月,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蒋鑫鹏来到村里。白天,他与工作队员上门与贫困村民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晚上,他回到村部逐条整理意见。针对群众对扶贫政策不清楚、理解有偏差的现象,他和队员一同想办法、出主意。并在村里推行“人工智能+广播”的宣传方式,宣传扶贫政策与举措,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通过一个月走访,蒋鑫鹏意识到,聚力发展产业,才能让村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2018年底,通过工作队积极协调,村里引进省农业、林业龙头企业湖南杨家将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以扶贫专项资金入股、租赁集体土地的方式,建立芷江酸萝卜就业扶贫车间。
2019年9月,占地8亩的酸萝卜扶贫车间建成投产,每年可为村里带来12万元厂房租金收益和13万元分红,并解决60名村民务工,带动当地萝卜种植。
“实现脱贫,就是要向贫困群众要动力,向市场经济要活力。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把农户分散种植变为规模发展,把零散经营变为产业带动,实现产业与就业深度融合。”蒋鑫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