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宁远精准扶贫,创新是最大的特色,特色产业增收脱贫、劳务输出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实干是最美的底色,上下同欲,攻城拔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戴勤 严万达
通讯员 欧阳友忠 荆道滨
路好走,驱车上山不费劲。云雾缭绕中,红墙瓦屋依山而立,不见以前的烂瓦房;漫山茶林连绵起伏,不见往日的石旮旯。
大山深处,春的气息格外浓郁。2000亩高山茶园里,脱贫户冯正红夫妻正在采摘新茶。冯正红说,他每年务工收入有3万多元。
这里是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排山坳村,海拔700多米,离县城20多公里。千百年来,瑶族群众世代聚居于此,在万壑千岩中讨生活。
7年前,九嶷大地打响一场脱贫攻坚战,许下斩穷根、赴小康之诺,排山坳村迎来新转机。
宁远县委主要领导介绍,宁远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创新思路,尽锐出战,精准施策。
路通了,产业有了。排山坳村人均年纯收入,从4000余元增至1.2万元。
2020年底,宁远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185户102941人全部脱贫,119个贫困村出列,巩固提升率100%。挥别千年贫困,奔向美好未来。
党旗飘扬脱贫路
古村古韵,美景如画,游客不断。整治人居环境,湾井镇下灌社区有心得,前不久又获县里1.5万元奖励。
谁曾想到,这个千年状元村,曾因党组织软弱涣散,陷入恶性循环:因穷而脏乱差,因脏乱差而更穷。
为唤醒村民主人翁意识,县领导带队来到下灌村打扫卫生;为破“贫”局,县里整合3000万元资金,支持村里补齐基础设施、产业短板。哪料村干部不挑担子,资金用不出去,村民冷眼旁观,村貌依旧。
在外创业能人李乾旺被县里请了回来,并被村民推举为村党总支书记。
拳头不再打在棉花上。狠抓党组织建设,推行村干部坐班、周例会等制度;采取“支部+公司+党员+农户”模式,发展水稻、黑木耳等特色种植;成立下灌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推进乡村旅游。
党建活力引领干部,改革红利转变群众。目前,下灌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6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8万元。
“精准扶贫好比滴灌,扶贫干部就是滴灌的管道。”宁远县政府主要领导介绍,三级书记抓扶贫,党员干部勇当先锋,敢打头阵,啃最硬的骨头。
147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贫困村、后进村第一书记;336支帮扶工作队全覆盖驻村帮扶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村;9000余名党员干部与2.7万余户贫困户结“穷亲”……
在扶贫战场上,攻坚克难到哪里,党的旗帜就飘扬在哪里!
最大的扶贫是发展,最深的动力在改革。
“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确权颁证+土地流转”“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劳务输出+创新创业”……
党员干部各显其能,一批有特色、立得住、群众认可的脱贫硬招实招接连使出,培育出猪牛兔烟稻菜等9大特色优势产业,11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
走出大山天地宽
今年春节前,44岁的洪红梅带着孩子回了一趟唐家漯村,名曰“忆苦思甜”之旅。
唐家漯村深处大瑶山,是典型的“边、少、贫”村。村民房子透风漏雨,吃水靠天下雨,出行基本靠双脚。
“夏天到镇上买猪肉,到家就不新鲜了。”洪红梅说,住在深山,看病上学不方便,经济来源更发愁。
搬不动大山,那就走出大山。
践行为民情怀,创造易地扶贫搬迁“宁远速度”:10天之内完成征地260亩,7天水电全部进场,4个月内完成20万平方米住房建设并“交钥匙”。
7年来,宁远县共投入10.28亿元,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41万多平方米,搬迁4164户17493人,搬迁户稳定脱贫率达100%。
洪红梅的新家,就在柏家坪镇曙光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进来后,透过自家窗户,她惊喜地发现,200米开外就建有一个扶贫车间。
“多劳多得,大家都抢着干!”扶贫车间负责人田苏翠说,洪红梅这些脱贫户每人每月制鞋收入有近3000元,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2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靠城、靠园、靠镇、靠村、靠路而建。全县216个扶贫车间紧随其后,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脱贫户融入了新环境,开阔了眼界、转变了思想。
40岁的脱贫户高丽萍搬离大山后,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小儿子就读县城学校,大儿子在株洲读技校。
今年2月25日,宁远县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办公室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唱响时代“新农歌”
“没想到村支书担子这么重,更没想到乡村振兴是门大学问!”两个“没想到”,是刘兴旺担任仁和镇舂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的真实感受。
42岁的刘兴旺当过兵,退役后一直在北京发展。2020年11月初,他放弃百万年薪,返乡竞选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
刘兴旺摸清村情民情后,决定重点发展烤烟、水稻和蔬菜等特色种植业,实现规模经营,促农增收。
“乡村振兴,首先要人才振兴。”宁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李勇介绍,这次村支两委换届,大批像刘兴旺这样的能人回乡担任村干部。
近年来,宁远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主动引才,引导113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带回项目67个,回引资金9624万元,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宁远县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11亿多元产业扶贫资金,建设“烟稻菜两茶柑猪牛兔”万字号产业基地12个,将脱贫户持久嵌入产业链条。
显山、靓水、露田园、整院落、美家园。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铺开,加速城乡融合。
袋子“鼓”起来。宁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9585元,增至2020年17186元。
精神“富”起来。在宁远乡村,过去传承宗祠文化的祠堂,纷纷设立诸如理事会、监事会、贤达会等民间组织,提倡尊老爱幼、简办红白喜事、严禁打牌赌博,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摆脱千年贫困,迎来乡村振兴,大家精气神越来越足!”仁和镇乡贤唐德绵说,扶贫扶出了志气,夯实了民心。
宁远变得更富足、更文明,跻身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获评首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多次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宁远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疾步奔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