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花垣县十八洞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花垣县以十八洞村为引领,成功探索“四跟四走”“党建引领、互助五兴”等扶贫经验,紧抓产业扶贫,坚持“扶智、扶志”相结合,2020年顺利摘掉贫困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向莉君
通讯员 周树深 石林荣 吴建斌
2021年4月7日,全省新任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第二次集中视频培训。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村部会议室,新上任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干部认真观看专题教育片。“学习要入脑入心,在学习好的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一边看视频,一边认真记录。
村部一楼大厅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牌匾熠熠生辉。金色的牌匾,承载着这个深山苗寨的巨变。从2013年到2020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从1668元增至18369元,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
时间回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在村民施成富家院坝座谈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近8年来,花垣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首倡之地必有首倡之为的责任担当,始终坚持以精准脱贫统揽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力以赴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花垣县7731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顺利摘掉贫困帽。
把首倡之责扛在肩上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16个字,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八洞村脱贫指明了方向。十八洞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地少、贫瘠,如何脱贫?2014年,十八洞村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打造“飞地经济”。
十八洞村在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花垣镇紫霞湖畔,流转1000亩土地建设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园,成立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贫困户+合作社+村集体”股份合作方式共同开发、经营。
现在,1000亩猕猴桃郁郁葱葱,成了十八洞村的致富“金果果”。2017年,十八洞村开始实现猕猴桃分红。“飞地经济”带领十八洞村脱贫致富。
2017年10月,十八洞山泉水厂建成投产,以“股份合作+扶贫基金+就业”帮扶模式,用工优先考虑当地村民,目前拥有员工17人,销售岗位间接转移就业60余人。
在山泉水厂实现就业的大龄单身村民施六金,不仅“脱贫”“脱单”,还有了可爱的儿子。
除了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山泉水厂还按照“50+1”的形式给村集体分红,即每年分红给十八洞村村集体保底50万元,并以每销售1瓶水捐献1分钱的形式建立十八洞村扶贫基金。2019年村集体分红达64.2万元。
村民们搞起了苗绣,卖起土特产,乡村游如火如荼。今年春节假期,十八洞村游人如织,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抓牢产业扶贫“牛鼻子”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为确保脱贫质量,花垣探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方式。出台政策,扶持工矿企业转型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利用委托帮扶、土地流转、入企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形成“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扶贫产业发展模式。
这几天,花垣镇兴农园社区脱贫村民施海梅忙着在兴盛公司烟菜轮种基地栽种大头菜。蔬菜栽种采摘期间每月工资2000多元,施海梅每年还能拿到3000多元土地流转租金。
目前,花垣全县已流转土地15万亩,涉及农户3万余户,每户年均增收1500多元。400余家农业企业(合作社)雇用贫困群众5000多户,每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
科学引导“老板带老乡”,花垣县以龙头企业引领,通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等形式,联系带动贫困群众1.78万户6.5万余人发展产业。积极鼓励“农民成社员”,223个村(社区)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群众以土地、扶贫资金等入股,优先贫困村民用工,贫困村民华丽变身,成为既有股份分红及流转金、又挣工资的“新社员”,打造“脱贫致富利益共同体”。
支持“矿业转农业”,花垣累计投资20多亿元建设农业园区,引导“矿老板”转型发展特色种养业,带动3.38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大了巩固脱贫成效的难度。
花垣县按照“四不摘”要求压实责任。主动为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难题,申报贷款贴息808.74万元;推动茶叶产业扩面提质,将茶园建设补贴标准提到每亩3000元,种植茶叶7.5万亩,形成万亩茶园1个、千亩茶园28个、百亩茶园107个,71个村茶叶种植面积超过300亩,带动茶农1万多户;蚕桑发展到2.8万亩,覆盖12个乡镇74个村,桑园规模居全省第一。
克服疫情影响,花垣县创新方法,借力借势中央定点扶贫、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扶贫、湖南农大对接等帮扶优势,充分用好电商、消费扶贫馆等平台助销农副产品,消费扶贫销售金额达2.73亿元。
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
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花垣县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
入春以来,十八洞村“网红”龙先兰除了照看蜜蜂,还要拍短视频推介十八洞特产。通过帮扶工作队帮扶,十八洞村出了名的“后进户”龙先兰从“要我富”转变为“我要富”,“我是村里变化最大的,以前一无所有,现在有了养蜂合作社,有了媳妇、孩子,买了车,还在县城买了房。”成了村里的明星致富带头人,龙先兰不仅自己奔小康,还带动周边118户562人脱贫致富。
现在,花垣城乡党支部引领“带着干”,党员带头“示范干”,激励群众“一起干”的“党建引领、互助五兴”模式,即由1名党员或能人担任组长,将5户左右村民组织起来,围绕“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开展互帮互助,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带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目前,全县已建互助小组9950个,联结6万多户26万余人,建制村村民覆盖率达100%。
花垣县及时探索村企联建壮大一批、盘活资源培育一批、政策兜底保障一批、特色产业帮扶一批“四个一批”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导村集体将闲散的房屋、林权、水面等经营性资产出租或入股经济实体,拓宽创收渠道。
2020年,花垣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93个。
群众富裕了、村寨变美了,大家组织过苗年、赶秋、樱桃会、边城龙舟赛等传统民俗节会,掀起乡村旅游高潮,用特色节庆活动彰显乡村魅力。
十八洞村每年举办“11·3”晚会,评选“最美十八洞人”,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激励大家;吉久村以“规范人情宴请”为突破口,制定宴请细则,村里风气随之一变,获评“全国文明创建示范村”;沙科村以“积分超市”“群英谱”为载体,鼓励农户参与“美丽农家”创建,成为全县首批“美丽农家”授牌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