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湘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4月2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矮寨之魂

  霞光万丈映大桥。石青春供图

  美丽矮寨。石青春供图

  编者按

  矮寨不矮,时代标高。它的高,在于它创下了四个“世界第一”,被誉为国际桥梁界“珠穆朗玛峰”。它的高,还在于它标注了湖湘儿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敢上九天揽月”、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时代精神。

  通车9年多来,它是带给无数人惊喜的观景桥、民族团结的连心桥、脱贫攻坚的致富桥、奔向现代化的幸福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湘江》为你讲述人间奇迹背后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那些劳动者们感人肺腑的故事,致敬每一位平凡的英雄。

  吕高安

  云端矮寨,大桥飞架,山川握手,时空穿越。

  2300年前,爱国诗人屈原被放逐沅、湘之间,《九歌·国殇》也许就在湘西矮寨“问天台”创作。

  最美四月天,我辗转攀爬至问天台。“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我眼望大桥,吟诵《国殇》,深感屈原歌颂的楚国将士之魂影响至今。

  深山孕育“竿子军”

  从问天台一路攀援,至矮寨制高点盘古峰。我伫立峰顶,哗!眼前,驷马峰、三姐妹峰、骆驼峰形肖酷似;遥望,是“苗祖圣山”吕洞山、藏着“石头密码”的凤凰竹山、酉水画廊的明珠栖凤湖、“武陵奇观”古丈红石林……湘西太美了。

  然而,关山阵阵,如此美景多少年无人知。明以前,湘西人迹罕至,《史记·平淮书》:“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数岁道不通”。汉武帝遣几万人施工,开辟西南夷道失败。清朝“苗不出境,汉不进峒。”至民国,百姓赖以出行的山道——“苗路”仍旧“若断若续,交互纵横,茅茨闭塞……险要之处,轻猿难攀”。以致工商不兴,民生凋敝,教化落后。

  湘川公路1936年3月动工,近40万丁壮日夜奋战,1938年5月竣工通车。其中矮寨盘山公路,俨然天险之天险。

  面对垂直高度440米,坡度八九十度,而水平距离不足100米的悬崖峭壁,民工们连抡锤掌钎打炮眼,都站不住脚。他们便在岩壁上端打栓,栓上挂个带麻绳的大竹筐,人随竹筐吊下悬空打钎。吃喝拉撒,一天不出竹筐。

  我想起30年前,首游德夯,惊讶于矮寨村庄,全是规整的天然石物——当年筑路剩余的“纪念品”。据说修路坯时,一块悬空大石牢不可破,钢钎一撬,碎石掉下,砸死两个民工。死者妻子闻讯赶来,号啕大哭,大石闻“哭”而破……

  史载,当年2000多人次民工在矮寨施工。白天炮声、锤声响彻山谷,夜间以竹筒(盛满煤油)燃烧照明,风雨无阻。筑路勇士披荆斩棘,248人长眠在这6公里——“一支烟长的路”上。

  筑路勇士大都来自凤凰、泸溪、乾城,“竿子军”发源地。这些黑黝黝、瘦精精的苗汉,不畏强敌,血洒抗日战场。与此同时,另一队“竿子军”,在家门口,在湘川公路湘西全境,摆开第二战场。他们自带干粮,赤膊上阵,全凭双手鏖战悬崖绝壁,开创筑路奇迹。

  原本对付贺龙的红军而修筑的湘川公路,竟成为衔接粤汉、湘桂线路,通向大西南的唯一通道,成为钢打铁铸、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战时生命线”。

  血脉赓续战天斗地

  2007年10月28日,矮寨大桥动工兴建。

  据湘西州委办二级巡视员、原州公路局局长沈世峰回忆,2011年雨季,矮寨大桥施工进入冲刺阶段,盘山公路多处沉陷、开裂、塌方。矮寨养护工班不顾危险,冲入雨中,跳下齐胸的积水涵洞,处置灾情。

  一次,一块直径一丈的石头滚下山。小个子班长杨再吉,不知哪来的力气,与同事火速抬开石头。石头突然断裂,老杨的腿被划出15厘米伤口,血流如注。老杨全然不顾,疏通后才上医院,伤未愈又奋战工地。

  矮寨海拔较高,霜雪冰冻频繁,道路极易中断。养护工们总是一锄头、一铲子、一镐头奋力抢修,抛撒融雪剂,设置警示牌,帮助加挂防滑链条,疏散车辆、热情护送司乘。2017年底,老杨被查出疑似淋巴癌。他悄悄隐瞒病情,带领大伙整天舍命抢通。

  盘山公路路窄坡长、陡峭弯急,13道锐角弯、26道急拐折,日车流量几千上万台。为“让路于民”,一棵大树,几块木板,几根木棒,再加上几个马钉,就是矮寨交警的执勤台。不管严寒酷暑,每一个弯道都挺立一名交警,充当“活动红绿灯”……

  由于养护工、地方交警的默默坚守,盘山公路人来车往,日夜奔忙,连接川渝大西南从不“打烊”。

  春阳穿透浓雾,轻吻着盘山公路“湘川公路死事员工纪念碑”“湘川公路石碾”“开路先锋铜像”。透过“中国公路奇观”,我看到了前赴后继的“竿子军精神”。

  “桥梁派”战胜“隧道派”

  今天的矮寨,吸引无数南北游客,世界级悬索桥——矮寨大桥功不可没。桥跨德夯大峡谷,透过根根悬索,矮寨美景尽收眼底。然而,这一美景和“奇迹”差点胎死腹中。

  2004年10月,包茂高速湖南吉(首)茶(峒)段(简称吉茶高速)启动筹备。以何种方式经过德夯大峡谷,这是首要问题。隧道、桥梁两种方案唇枪舌剑,争论激烈。

  “隧道派”已然做了大量工作,理由看上去充足:隧道穿过崇山峻岭,绕行11公里,但经验成熟、技术老套,坛子里摸乌龟,造价也不高。如跨过德夯大峡谷,建一座1176米长的塔梁分离式悬索桥,前无古人,难于上青天。况且捎上多座小桥,总造价要多几个亿。大桥通车后,抗冰保畅难度、运营成本更是“未知数”。

  而“桥梁派”看得更长远。德夯大峡谷处丘陵、高原过渡带,岩溶特别发育,地下水系较高。如修11公里隧道(当时国内最长隧道),从水位以下穿过,水系势必遭到破坏,漏水处理风险很大。而山顶住着十来个村上万老百姓,水井、田土、池塘之水,会随之泄漏,他们可能被“赶”出家园。工程造价、拆迁经费、不可预见的费用……成本不低于建桥。

  “桥梁派”再算账,隧道百密一疏,透水事故随时发生;隧道比桥梁长几公里,行车费时费油又感压抑,管养成本、社会成本更是“大窟窿”。

  “桥梁派”又从环保说事。若修隧道,十多公里的矮寨美景被埋没,对亿万年地质结构造成大破坏,两三百万方土石往哪堆?而修桥梁,土石只有几十万方,水系、生态基本没事。而且通车之日,矮寨平添一景,岂不妙哉?

  搞交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长远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民族意识。于是,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选定桥梁方案,交通运输部从善如流,拍板建桥。

  矮寨大桥桥跨1176米,修筑当时世界第一跨,谈何容易?

  业主、设计单位绞尽脑汁,踏破铁鞋。2004年至2007年,他们数十次跑遍矮寨山山水水,桥塔、锚锭、主梁逐个攻关。光是地勘、岩土工作就做了两年。横竖几百米的孔,星星点点、密密麻麻,布满峡谷两岸。

  湖南交通规划设计院桥梁设计院总工刘榕回忆,“一次实地踏勘,正遇冰冻,荒山野岭,路滑沟险。我们设计团队爬上山,在山背突然碰到一个妇女,一见我们,就哭起来。她说牛不见了,找了老半天,没影子。其实牛已踩空,滚落山下。当时不觉得,事后想想都害怕。”

  人们乐于见证和分享“一朝分娩”,却不知“十月怀胎”的艰难。

  通车日正是结婚纪念日

  2021年3月31日是矮寨大桥通车9周年的日子,游客熙熙攘攘。

  这天,一位淡妆素雅的中年女游客爬至桥塔,抚摸锚锭,时而热泪盈眶,时而凝神远眺。矮寨大桥是她眼中的奇迹,也是心底之“结”。

  她是长沙市某校老师,先生是湖南路桥集团矮寨大桥施工负责人。

  他与她大学同城,他学路桥,英俊博才,她学文科,漂亮灵秀。2001年3月31日,他携她步入新婚殿堂。

  婚后,她精心培育儿子,把公公、婆婆从乡下接到城里,悉心照料。他在湖南路桥,短短几年就升至项目负责人。可是,自2007年进入矮寨大桥,他就难得回家。回家,也是被子未焐热就走人,家中老人小孩更是管不了。

  他诉苦道,矮寨大桥是世界级工程,困难比想象多得多。山上没水没电没信号,头一年施工,每天上山下岭步行两三个小时,开水泡馍就是一餐。2008年冰灾,车辆一“陷”十天半月,建材全靠肩挑手推。

  2011年,快半年他一直未回。结婚10年了,他是否产生审美疲劳?莫非移情别恋?又一个不眠夜后,她决定,“五一”黄金周,带小孩工地“探班”去。

  入湘西,娘儿俩乘大巴七拐八弯,爬上矮寨山顶,已是晚8点。项目部在那,打开他宿舍,杯盘狼藉。

  临近9点,他在长沙开完工程技术研讨会,随即赶回项目部。见面,她嘲讽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怪她搞突然袭击,施工关键时刻,来工地添乱。一刻钟他便上了工地。

  凌晨,他才回宿舍。澡都懒得洗,“睡吧,明天再说”,倒床一分钟,便鼾声大作。她彻夜难眠。

  接下来三天,他依旧早出晚归,一脸疲惫回宿舍。她多想和他亲热一下,多想和他沟通沟通,他都答之以如雷鼾声。儿子呢,作业写了又擦,擦了又写。

  白天,工人、技术人员一个个头顶太阳,神情专注,汗水浸泡工装,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呈一块块盐白色。20公里便道,必须在陡峭的山腰上凿开岩石,理出路基。石头极易滚落,对盘山公路的人车威胁极大。为确保安全,大伙修建围栏、挡住滚石,改机械凿石为人工凿石,并坚持只在白天施工,以多流汗换取不流血。夜幕下,悬索雕出大桥雏形。主梁铺设紧张进行中,夜与昼一般繁忙。

  转眼6天,黄金周即将过去。晚上,她到处找他。只见他戴着安全帽,手拿对讲机,站在最前沿——指挥世界首创的轨索滑移法施工。机声隆隆,无法联系。她只好回宿舍。

  她怎么也睡不着。凌晨3点一刻,他回来了。“亲爱的,实在对不起。我真的顾不上你们娘俩。”

  他念了一长串名字。为了这座桥,桥梁专家陈国平,设计大师胡建华,湖南路桥集团董事长叶新平、总经理方联民,以及业主、设计、监理单位,都是夙夜在公。项目部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张念来和他的“哼哈二将”施工发了“疯”;欧阳钢年过半百,天天拼在工地;盛希老母体衰,妻子患癌,只能被抬到工地照料……

  “眼下主梁铺装,大桥建设重中之重,不允许丝毫闪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呀。”“这么辛苦,怎么不早说呢?”“说多了让你更担心,路嫂变军嫂,已经难为你了。老婆,我永远爱你!”

  “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她吟诵着沈从文的诗句,怨气早已烟消云散。

  2021年3月31日,矮寨大桥通车9周年,也是他和她结婚20年纪念日。她约他来大桥游览,他却来不了。“你看到他时,他在路上;你看不到他时,路在延伸。”

  “铁姑娘”苦练“驯马”功夫

  该来的都会来。大桥通车9年,抗冰9年。

  “服侍”大桥的矮寨桥隧所,同驻桥西3公里山上。这里每年11月至6月,多雨雾天气,湿度100%。电闪雷鸣,云里雾里,拍恐怖片不用打“特效”。楼道走廊,室内室外,空气拧得出水,洗衣晾晒一天难得干,不少人风湿关节痛。

  桥隧所一名男士,有次出班几天,回到宿舍一看,枕头上长出多颗几公分的蘑菇,摇头晃脑。他大声发出口令:“立正,向我看齐!”谁也没取笑他,同住矮寨,说不定哪天就有这种“艳遇”。

  大桥海拔高出吉首400多米,昼夜温差大,滴水成冰。一年四季,山上山下日均相差几度。2018年初,十年一遇的暴雪袭击矮寨,雪厚四五十公分。其时返乡过年乘客多,流量很大,整个吉茶高速堵成“一锅粥”。20多个小时,除雪车、碎冰车、撒布车等根本上不去。

  拥堵就是命令。时任矮寨桥隧所所长、号称“铁姑娘”的陈临安率员火速前往救援。他们人工铲冰除雪,撒布融雪剂,在一个个车轮下垫麻袋。为防止融雪剂腐蚀矮寨大桥桥面,他们又挥舞铲子,推动滚轴,砸碎冰渣,及时清除护栏两边积雪。因桥下是盘山公路,任何坠物都可能酿成大事。

  水和食品尤显珍贵。看到司乘人员饥寒之状,陈临安、林超等将仅有的一点干粮,送给老幼司乘。他们通宵抢通,忘记19小时未进食。翌日清晨7点,大家才回所吃了碗方便面,休息两个多小时继续战斗。

  冬战严寒,夏练三伏。路况是交通人的脸,修好路养好路保通畅,才不会被人打脸。尤其面对矮寨大桥这匹“野马”,陈临安们得不断锤炼“驯马”功夫。

  让大桥建设者、守护者们最高兴的是,大桥像“磁铁”,吸引越来越多远近游客观赏矮寨、游览湘西;像“石榴”,增强了湘西各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像“纤夫”,牵引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旋律;像“铁流”,源源不断输送人流物流信息流;像“溶剂”,使湘西更快融入实施“三高四新”、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中来。

  是的,矮寨不矮,大桥有魂,时代标高靠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劳动者铸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