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让随迁老人在他乡“安享天伦”

  李敏芳

  城市融入是指外来人口在城市社区定居,逐渐适应、接受和认同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进而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强调老年人要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并扎根城市,留在原属地的老人为了更好地养老和照顾第三代,他们投奔子女,成为极为特殊的人群——“随迁老人”。他们一方面享受着天伦之乐,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融入城市时的难题。为改善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构建顺畅有序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其搭建城市融入桥梁,让随迁老人在他乡“安享天伦”,成为“积极老龄化”时代的重要命题。

  探索政策支持,增进随迁老人身份认同

  有研究表明,个体在积极的内群体关系中,有利于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并找到存在的意义。因而,可以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和社区活动的开展,提高随迁老人的城市生活体验,降低他们的弱势感。一方面,要通过修订和完善有关老人的社会福利政策,提高老年社会服务的公平度。随迁老人只有在城市中享受到公正与平等的社会福利,主观上才能更认同自己的市民身份。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健全医疗保障政策、打破户籍制度藩篱等手段,帮助、改善随迁老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另一方面,为随迁老人争取更多的城市公共服务资源。政府可加快建立集身份证、市民卡、社保卡、老年卡于一体的“一卡通”,绑定指纹与人脸识别,为老年人公共场合“刷卡”提供便利。社区则应建设、完善社区养老照料服务中心,设置专业化的随迁老人养老数据库,让随迁老人切实感受来自社区的关怀,进而消除随迁老人对社区的陌生感。

  重视友伴支持,为随迁老人搭建友好社交空间

  人不能离群索居,需要和其他人发生交往,才能形成和发展人的各种关系。老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与他人互动和信息交流,得到更多客观的帮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应对各种面临的困难。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随迁老人与他人的社会交往,需要社区管理者、当地居民和随迁老人子女多方努力。一方面建立“微信群”等虚拟社区为随迁老人与家乡同辈好友提供“聚会”场地。随迁老人与故土亲友可能难以实现更多面对面的聚会,但借助网络的持续交往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有利于随迁老人获得必要的情感支持。另一方面拓展线下社交网络。“虚拟空间”毕竟无法完全取代现实生活,城市社区应主动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搭建随迁老人与当地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拓展新的同辈社交网络,进而得到更多的支持性资源。

  倡导代际支持,以深度文化反哺带领随迁老人融入数字时代

  老人移居到陌生的城市,所能获得和利用的社会资源十分有限,所以当他们在适应过程中遭遇困境时,其社会交往呈现“内倾性”,表现出对家庭的高度依赖。因此,家庭内社会支持的构建与维系,是随迁老人社会支持的重点。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前喻文化(晚辈向长辈学习)之下的知识传递方式被打破,文化反哺成为必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文化反哺为老人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但在文化理念、知识信息、行为方式等深度交流中较为欠缺。研究表明,随迁老人与子辈家庭成员的微信朋友圈互动不多,有的子辈甚至会将家中老人屏蔽在朋友圈之外,交流不畅使得随迁老人难以与子女、孙辈数字化生活同步,进而情感受挫。因此,互联网平台上代际间跨圈层的深度文化反哺应作为提升随迁老人社会支持的重要方向。

  (作者系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文为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编号:18ZHC29]的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