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胜
丧事大操大办,是长期存在于许多地方的陈规陋习,不仅导致殡葬难、殡葬贵、死人与活人争地等,而且成为因丧致贫、因丧返贫的重要诱因,更与人民群众期盼移风易俗、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格格不入。近年来,山东沂水县实施“殡葬全免费”的“惠民礼葬”改革,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这场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起始于2017年5月,其突出特点就是政府主导、财政兜底、乡村主办、惠民利民。在全国率先实行“殡葬全免费”政策,对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使用费、墓碑及刻碑费等全部免除,相关费用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同时,也将殡仪馆由自收自支单位改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让殡葬服务回归公益属性;创新推广“追思会”等新型丧葬礼仪,既尊重了逝者,又为生者“挣”了面子,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直观地看,这种“殡葬全免费”的“惠民礼葬”,地方财政的确要承担一笔数额较大的支出。据相关统计,沂水县落实“殡葬全免费”政策,县财政每年需要投入2000万元左右。但当地政府没有拘泥于盘算财政“小”账,而是着眼于优环境、惠群众、改陋习、树新风的民生账、长远账。
一组数据或可佐证沂水县近4年来交出的惠民优异成绩单:截至今年4月,共有3.4万多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户均减负2.5万元,逝者进公墓安葬率100%,累计节约社会殡葬支出8亿元、土地1000多亩、木材3万立方米。加上由此引发的安全账、环境账和祭祀账等,其“以小博大”的多赢效应显而易见。
纵观沂水县探索殡葬改革的实践,实施“殡葬全免费”的“惠民礼葬”着实得民心、顺民意。面对逝前修坟、装棺再葬、相互攀比、丧事大办等陋习积弊,大多数群众并不认可且颇有怨言,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碍于乡邻情面,又不得不“随大流”。很多群众深受其害,但单纯靠一家一户是解决不了的,这个时候党委、政府就要主动担当、大胆作为。
正是由于该县在改革实施过程中,秉持了深入调研、广泛座谈、充分征求意见的民主方法,坚持正面工作、宣传引导、优质服务的“三为主”原则,坚守不准一刀切、不准强制、不准搞平坟运动的“三不准”底线,才使得此项改革进展顺利、成绩斐然,并引得全国22个省(区、市)的350多个地区到此考察学习。期待“殡葬全免费”的“惠民礼葬”早日走出山东,推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