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湘江周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3月2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下的“留”学生

  郑展翅

  时间回到2019年岁末,2020年年初。出国留学生们的申请季逐渐结束,一张张来自自己心仪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漂洋过海来到眼前。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未来,在等待他们。

  意外总是发生得突然:新冠肺炎这个瘟魔席卷全球,不仅新生们不敢远去海外顺利开展自己的留学生涯,有的海外学校更是将留学生们劝返回国。海关也开启了隔离观察政策。对留学生们来说,这似乎是一道命运出给他们的难题,生生地拦住了他们前行的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留学生们没有被困难打败,反而开启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留学”方式。

  不留学,也能学

  曾晨希同学是哈佛大学的准大一新生。她当初被提前录取,一度引起了媒体的追逐。毕业于长沙市第一中学国际部的曾晨希,是一名妥妥的“学霸”。当别人还在苦苦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她就计划好了2020年4月去学校参加visitas, 8月就前往学校开始新学期的学习。

  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但她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而是换了一个实现想法的地方:找到了国内由中美合办的昆山杜克大学,申请了访问学生的项目,开始为期一年的本科学习。她把这段经历,看作是今后到国外上大学的过渡。

  她告诉我,相比高中,大学每周的课程大大减少,有很多课外空余时间能够自主安排,这很考验一个人对自己时间的规划。今年寒假时,她进入长沙一家以基因科技为主要业务的健康公司实习。在前辈们的指导下,她从多方面熟悉了公司的运转,特别是研发部的科研人员向她介绍了公司开发出的新技术,例如基因数据的分析、压缩、传送;对基因分析结果的大批量解读;将基因分析和病人表型特征对应,为医生提供快捷方便搜索的网站等。“这是我第一次从多方面了解一家公司,为之后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更多可靠的参考信息。”曾晨希觉得,这次实习对她很有帮助。

  “希望今年秋季能够顺利成行,在哈佛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世界各地的优秀同学面对面交流。”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步好转,曾晨希这样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留学不成?工作来补

  毕业于长沙市第一中学国际部的唐嘉萱同学,是波士顿大学的准大一新生。因为疫情休学一年,但她没有选择碌碌无为,而是来到湖南卫视实习,成为电影《英雄若兰》剧组中的一员。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她成功当上了一名拿工资的场记,甚至还过了一把演员瘾,扮演了剧中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这一角色。她觉得,这样的实习经历,让自己多了一个提升能力的机会,也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

  对于休学期间的工作和学习,埃默里大学准大一学生涂运豪也很有话说。他利用上网课的途径,准备了五门AP考试。考完AP后,他又找到曾经在托福和sat考试中对他帮助最大的机构——深圳BMC博懋教育。在那里,他当上了线上sat助教,给学生讲课和改作业,月薪3000元。看到他的成果,在长沙的其他准留学生也慕名而来。

  “我平时工作学习久了就会看一些小说,中文、英文的都有,比如说《曼斯菲尔德公园》《Gone with the wind》《盗墓笔记》等。疫情期间,总共看了不下30本书。”涂运豪说。同时,从去年10月开始,他就一边准备着GRE考试,“这个研究生考试很难,但至少能抵挡住疫情带来的压力,也充实了我的闲暇时光。只要我静下心来,认真工作,认真学习,我就不觉得疫情有那么可怕了。”

  让“隔离”充满意义

  疫情发生前,戴维森文理学院的张秋阳同学本想来一场旅行,去“世界偏远的角落”摄影。如果有机会的话,他还想到录音棚创作几首歌曲。

  毕业于长沙长郡中学的张秋阳,是一名政治哲学专业的学生。疫情发生后,他做出了比自己的原计划更为惊人的事:不仅颠倒昼夜地上美国大学的网课,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网上筹款和联系医疗厂家中来,以自己的力量支援武汉抗疫。他通过网络加入了一个青年抗疫团队,每天都会收到无数条来自武汉的急救信息,他在网上联系对应的支援单位或个人,将信息及时传递,为武汉抗疫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疫情来了,平和应对,让不能出门的无趣生活变得有趣的同学,同样大有人在。

  毕业于长郡中学国际部,科尔盖特大学的准大一学生袁有晴,疫情期间休学在家,进入一个面向全民的大学网课网站coursea,上自己喜欢的课。她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学车,在补课机构当助教,也时不时参加一些有意思的活动。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和爸爸妈妈、我的家人们相处得更融洽了。因为天天都待在一起,会更加理解和体谅对方,并且会一起找一些共同兴趣爱好的事去完成。”长沙市一中国际部毕业、波士顿大学的准大一新生彭紫瑄告诉我,原来和父母相处得并不是特别融洽,她抓住这次休学在家的机会,冷静地为自己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居家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期间,她学会了烹饪,学会了插花,学会了和父母、弟弟暖心互动……

  考验下,化遗憾为精彩

  对于我自己,一个爱默生文理学院新闻系的准留学生,疫情期间,其实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还在长沙市一中国际部念书时,我就想象着自己在2020年的秋季,来到大洋彼岸求学。可疫情让我的计划泡汤了,我不愿意休学,更不愿意上网课。当我得知,我的大学在珠海的北师港浸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有一个访问学生的项目,我们可以在那借读,将成绩转化为学分时,我大感振奋,直呼“天无绝人之路”。

  暑假,来到珠海才知道,我的学校虽然认可这里的学分,但是缺乏专业课程的培养。这个项目时间相对宽松,我不能让自己掉队,也想为自己日后的工作积攒更多的经验,一有时间我就到新闻媒体开展跟班实习。

  一学期下来,可以说收获满满。我独立采访的稿子见报和在新媒体上发表后,反响不错。去年国庆假期采写的《非遗文化种进孩子心田——长沙市雨花区非遗馆打造独特的“希望工程”》,很荣幸被人民网和学习强国转载。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南日报开辟了《湖湘潮 百年颂》栏目,寒假回来后,我又跑到浏阳文家市采访秋收起义后文家市会师转兵,发表了《绝处逢生的“转兵”智慧》。初稿出来后,我觉得光写文字稿对我的锻炼有限,就主动担任起了写海报文稿、抖音视频文稿的责任,逐渐对新媒体时代记者们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

  事非经过不知其难。过去的一年,我们这些准留学生真的非常不容易,但我们没有沉沦,个个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期待全球疫情早日结束,经此一“疫”,相信我们会更棒,未来会更美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