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3月2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扶贫一线 奏响三湘颂歌
——电影《大地颂歌》3月26日长沙首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薇 

  通讯员 谭媛元 李芳明

  3月26日,根据同名大型史诗歌舞剧制作的史诗电影《大地颂歌》将在长沙举行首映式。

  2020年秋天,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戳中了千千万万观众的泪点。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一件件典型的事例,艺术的“魔法”把湖南人民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后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对党的感恩之情呈现于世人面前。

  2021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大地颂歌》将在大银幕上再现魅力,为观众带来“新生”的观感——新的视角、新的情感、新的细节。

  最难的是“视效制作”

  对于电影版《大地颂歌》,总导演周雄介绍道:“电影版没有分幕,就是想让观众在电影院待上两个小时左右,完整感受一个故事。”

  作为电影版《大地颂歌》的视效总监,卞合江坦言将歌舞剧制作成电影难度非常大。长达两个月的后期制作,卞合江直言:“非常痛苦。”

  歌舞剧《大地颂歌》制作成电影《大地颂歌》历经了3个工序:将1080P版本进行剪辑;套入4K的画面;最后,将素材送往北京进行调色、做特效、混音。这是一部长达120余分钟的作品,要想在大银幕上达到最理想的视觉效果,就得用最“笨”的方法,数千个文件一帧一帧地处理画面。

  在北京做电影《大地颂歌》后期的那两个月里,卞合江面对的是23T的1080P、100T的4K素材。“120多分钟的画面都要处理,背景、地板全部要换面貌,地标、缝隙全部要进行抠擦,这不是传统电影后期制作在绿幕里抠,而是一帧一帧地抠,几千个文件,干了一个半月。”卞合江说,这远比一个普通电影的视效制作花的功夫多。

  最大的变化是“情感”

  歌舞剧《大地颂歌》带给观众最为深刻的感受是“感动”。感动来源于真实,真实的情感表达和顶尖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大地颂歌》的两张王牌,电影版则将这两张王牌用到了极致。

  电影版《大地颂歌》将高清画面和5.1立体声道融合,沉浸式的体验,带来更高的还原度和更强烈的代入感,大银幕的魅力将歌舞剧《大地颂歌》中的感动再度升华。

  为了制作电影版,导演组挑选了最精华的素材。过去,观众看歌舞剧版难以聚焦,电影版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精炼的剪辑中,谷智鑫、张凯丽、万茜和何炅等人动情又极富爆发力的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员的情感表达也更能和观众产生共鸣。在电影《大地颂歌》后期统筹周蕊看来,歌舞剧版是场景的震撼,电影版则是情感的震撼。

  最动人的是“细节”

  依据卞合江和周蕊的说法,电影版把细节无限放大了。

  通过运镜与剪辑,电影版《大地颂歌》放大细节,突出了演员表演的感染力,情感表达更加清晰。片中何炅饰演的王老师劝小雅奶奶让小雅上学的情节,动情之处的落泪、皱眉和手势都能映入眼帘。在第六幕《大地赤子》中,谷智鑫、张凯丽、万茜极具张力的表演可谓是全片最大的泪点,甚至有些在歌舞剧版中未曾出现的细节被搬上了大银幕。

  电影版《大地颂歌》的意义远不止它所代表的“新生”。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将宏大主题处理得恰到好处,蒙太奇的镜头将不同的空间连接,形成时间上的连续,将六幕鲜活故事既深刻表达,又浑然天成。

  在艺术与真实之间,电影版《大地颂歌》探索到了两者平衡的关键点,实现了“歌、舞、戏剧、电影”四维一体。大银幕上,《大地颂歌》的展映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情感升华。

  3月26日,一起去电影院里欣赏“新生”的《大地颂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