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柳英 通讯员 文军淞 刘联波
3月17日,春雨初歇,薄薄的雾气飘荡在东安县井头圩镇凡龙圩学校。一群孩子围在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下,踮着脚、仰着头,使劲往上望。
树上光秃秃的枝丫冒出了新绿。白白的树干上,一只拇指大的蜗牛在慢慢爬。43岁的兰旭霞老师站在最前面,引导孩子们往这看、往那看。大家好奇又兴奋,发出一片惊叹、欢笑声。
学校老师们对这样的场景早已司空见惯。“兰老师又带班上的学生去看植物、看动物了,他们班的孩子每天可开心了!”一位老师告诉记者。
兰旭霞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南省第十届初中语文特级教师,去年被评为敬业奉献的“湖南好人”。她还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省作家协会会员,东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兰旭霞从祁阳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凡龙圩学校这所远离县城的乡村学校任教,至今快24年了。现在班上有四五个学生的家长,也曾是她的学生。
凡龙圩学校位于冷水滩区与东安县交界处,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这里直到2008年才通车,出行十分不便,学生人数不多,1至9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2015年以前,初中生的宿舍还是瓦房,漏水处用塑料雨布遮一遮;一到下雨天,老师们得轮流值班,不时拿棍子捅一捅屋顶上塑料雨布里的积水。曾有人戏谑说,分配到这里工作相当于“发配边疆”。
“学校以前的条件确实比较艰苦,没有情怀的人不可能坚持下来。”校长尹辉说,“学校现在有38名教师,20多年一直坚守在这所学校的,只有兰老师一个。”
这些年,不少好单位向兰旭霞抛出“橄榄枝”,但她不为所动。她说,当一名乡村教师很幸福。“跟学生们在一起,每天都很纯粹、很开心。我也是农村孩子,也在这所学校读过书。”除了有母校情结,她还有一个乡村教育梦,能够为农村孩子做一点事情,她觉得很值得。
快乐是兰旭霞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一课。“在我的班级,快乐第一,成绩第二。我要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爱,把他们培养成阳光乐观、内心愉悦的人。”兰旭霞说。
2015年,学校来了一个特殊的女孩,从小无母亲,父亲年近七十且疾病缠身,她性格孤僻叛逆,不愿与人接近。兰旭霞经常开导她,还资助她初中3年的学习费用。后来女孩考入职高,两人继续保持紧密联系。女孩的父亲去世后,兰旭霞成了她最信赖的人,遇到事情总是找兰旭霞商量。有一次,女孩对兰旭霞说:“老师,我也要像你一样每天都笑。你说的,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这就对了,‘小刺猬’变成‘小太阳’了。”兰旭霞欣慰地说。
2018年下学期,由于原小学一年级老师调离,工作难安排,已评上初中语文特级教师的兰旭霞主动挑起担子,走上了小学一年级的讲台,并以此为机会,探究乡村学校语文难以出好成绩的原因,摸索乡村学校语文教学新方法。开学第一天,她自费给班上34个孩子每人买一本课外书。孩子们看完后互相交换,一个学期下来,每人就可以看34本书。“我培养了几个小助手登记、测评阅读情况,一年级的时候还要操点心,现在基本不用管了。”兰旭霞说。
兰旭霞说,好的教育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多方面协作的结果。乡村教育的难点在于留守儿童得不到足够的家庭关爱和家庭教育,为此,她经常与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探讨亲子感情培养和教育问题,乐当家长和孩子沟通的“传声筒”。“家长的转变很明显,有的家长经常给孩子寄东西表达爱意,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要代领七八个快递。”兰旭霞说。
每次下课铃响,班上很多孩子不是急着出去玩,而是像“小尾巴”一样围在兰旭霞身边。“我们很喜欢兰老师,她跟别的老师不一样。”面对孩子的夸赞,兰旭霞笑着说,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只求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