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度·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3月1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桃源县剪市中学一群留守儿童,通过朗读,从自闭、胆怯、厌学、叛逆变得自信、阳光、好学、上进——
朗读,改变了他们

  3月11日,桃源县剪市中学教师郭云兵带着孩子们学习朗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鲁融冰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鲁融冰

  通讯员 郭鲲 郭婧

  3月1日,湖南中小学校迎来新学期开学。桃源县剪市中学“开学第一课”在鲜艳的国旗下进行。聆听着喀喇昆仑戍边将士“宁肯高原埋忠骨,绝不丢失一寸土”的英雄事迹,不少同学热泪盈眶。

  学校“沅水童声”朗读团学员龙逸飞、涂诗涵等同学,声情并茂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致敬英雄。全体学生举拳宣誓:“继承英雄遗志,崇尚英雄精神,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他们意气昂扬,眼中有光,稚嫩却坚定的童声,回荡在校园上空。

  殊不知,这个留守儿童占70%以上的学校,有多少人曾是连话都不敢讲的“胆小鬼”,有多少曾是因自卑而厌学的“学困生”。

  一颗黯然失色的童心

  桃源县义务教育阶段有7.5万名学生,其中2.7万人属于留守儿童。剪市镇位于桃源县中南部,是典型的丘陵乡镇。全镇1175名中小学生,均为农村孩子,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占比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由隔代抚养或托付在亲友家中,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导致性格内向、孤僻,极易造成自卑、自闭等心理障碍,给七彩童年蒙上一层阴霾。

  “与他们交流时,有的要么低头红脸,问一句答一句;要么默不作声,扭头就跑。有的孩子变得敏感、暴躁,和同学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剪市中学校长李建华感触颇深。

  他介绍,童年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如果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他们看不到读书的希望,从而导致严重的厌学情绪。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点、难点。

  今年10岁的男生明明(化名),在父母早年离异后,一直跟着祖母生活。都说隔代亲、连着心。老人心疼孙子,对他百依百顺,但除了为他解决温饱,给予他精神层面的教育很少。渐渐地,明明变得自私、孤僻、厌学,从一年级起开始逃课,还经常和同学赌气冲出校园。

  中学生小华(化名),也是一位令人头疼的学生。父母在外务工,他在学校“混日子”。初三那年,小华竟瞒着家人,独自前往广东打工。家人、老师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劝他回来,可每次说不了几句话,他就匆匆挂断了电话。李建华通过大量工作,取得小华的信任,让他重返校园。

  一位李姓家长向记者说起内心的矛盾,他和妻子在外打拼,就是想多挣点钱,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学习成绩暂且不说,平时在电话里,他除了要钱还是要钱,根本没有太多话和我们说,总感觉孩子变了,不贴心了。”他感慨道。

  沉默寡言、自由散漫、不思进取等,成了留守儿童身上的负面标签。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让孩子们的童年多姿多彩,成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场春风化雨的滋养

  “他们不敢开口、不愿与人交流,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及情商发展就越受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剪市中学语文教师郭云兵说,多年前,在负责写作教学期间,他发现这些孩子普遍存在条理不清、词汇不够、情感匮乏等问题,致使教学遭遇瓶颈。

  2014年,一堂语文课上,郭云兵看到了希望。那天,他将《十里长街送总理》朗读音频播放给学生听,发现很多孩子听着听着流了泪。

  “既然这么受感动,何不尝试读一读呢?”但当时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站起来朗读。唯一被点名领读的孩子,也因紧张放不开,“刚开口声音很小,读着读着就变成了方言。”郭云兵记忆犹新。

  从那时起,郭云兵有意识地侧重朗读教学。学生不敢开口,他就声情并茂地范读,大胆展示“表情包”;学生上台放不开,他就在台下打节拍,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伴读”,带动朗读者进入情感世界……久而久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的笑容多了,和老师的距离近了,课堂上更加主动大方了。

  看着这些变化,郭云兵更加坚定信心。为克服朗读专业素养欠缺等困难,他买来教材自学;邀请县朗读协会行家指导;通过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导师创建的公益教学平台“郑老师的话”,边学边教。他还利用春节、国庆等假期,组织家长参与陪练,为孩子打气加油。

  起初,郭云兵带着自己班上的5名学生,组建朗读团,取名“沅水童声”。每天勤奋练习,共同进步。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少师生加入朗读团队。

  这些稚嫩纯真的“声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各个学习平台,许多热心人对他们的作品悉心指导;有专业团队帮他们制作泛读音频,分享作品和朗读心得;有的播音专业毕业生,将课本寄过来,表示有机会一定来支教。

  朗读,如同春风化雨,让孩子变得活泼开朗,大家意识到了郭云兵的良苦用心。没有专业的录音、摄像设备,有的家长拿出新款智能手机,为他们录制视频;遇到朗读视频大赛,镇里的摄影师无偿为他们制作视频;当地一名退役军人,免费为学校教师培训,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后期制作团队。

  2017年,“曹灿杯”全国青少年朗诵大赛桃源赛区,这些农村孩子崭露头角,如同一匹“黑马”杀进省赛,成为赛场上闪亮的新星。越来越多的农村娃娃,通过朗读插上逐梦的翅膀,在希望的天空尽情翱翔。

  如今,“沅水童声”朗读团已发展近百名学员,校园内形成全员参与朗读的局面。“沅水童声”成了桃源县朗诵圈子里一块亮眼招牌,更成为全县“一校一品”打造特色校园的典范。

  一份喜出望外的感动

  “妈妈,您在时光的消逝中变了样,但您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将永远记在我的心中……”

  “我长大了会挣很多的钱,给你们更好的生活,不会让你们那么快变老……”

  这是“沅水童声”朗读团的学员,在作文中向父母表达的心声。字里行间,爱意浓浓,家长们收获着欣喜与感动。

  朗读,让孩子们在有声世界里,打开情感的闸门,找到学习的乐趣,在持之以恒和潜移默化中,明晰了前进的方向。

  剪市中学小学部12岁男生龙逸飞,父亲长年在东莞务工,他跟着母亲生活。别看他个头高,以前却不敢出门,生怕路上碰到熟人。母亲郝俊华深有感触地说,是朗读给了儿子力量。

  自从学习朗诵后,龙逸飞胆量大了,大小赛事应对自如,夺得省里朗诵大赛金奖。现在,他阳光自信,走在路上主动和人打招呼,邻居都夸他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在学习上,龙逸飞变得更加自律,每天坚持夜读。在朗读之前,了解写作背景,体会其中情感。他的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在长期坚持中进步很快。上学期期末考试,他以优异成绩,为父母送上一份新年礼物。

  今年9岁的伍佳倩,接触朗诵之后,也变得活泼开朗,夺得省级朗诵比赛银奖。“以前上台很紧张,腿抖、脸红。”她说,现在成了同学眼中的“小明星”。

  面对记者,伍佳倩毫不怯场,用稚嫩的童声朗读一篇《米小圈上学记》。她肢体语言丰富,一字一句间,抑扬顿挫,节奏分明。

  看着女儿的表演,母亲郭鹏眼眶红润。她和丈夫长期在广州工作,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陪伴孩子。这次回来,她欣喜地发现,女儿变得更加自信、懂事,和父母有说不完的贴心话。

  “沅水童声”首批学员涂诗涵,多次获得省级朗诵比赛金奖。她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曹灿杯”选拔赛时,因为感冒当场失声,急得眼泪团团转。在现场观众的鼓励下,她从感动中汲取力量,坚持完成比赛,最终闯入决赛。

  “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就一定能打败它!”虽然七年级学习任务重,涂诗涵坚持利用课外时间朗诵,还带着弟弟一起学。她说,朗诵不会耽误学习,对学习反而有帮助。如今,涂诗涵是学校的金牌主持人,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近年来,桃源县把打造学校特色、树立学校品牌,作为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在桃源已成燎原之势,其中围绕争创“书香校园”,倡导“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形成当地办学特色。

  沅水之畔,朗朗童声不绝于耳。一群可爱的孩子,在有声世界里,翻山越岭、劈波斩浪,朝着梦想进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