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流
15日一早,微博和朋友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刷屏。中央气象台发布黄色预警,多地出现明显的沙尘天气,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这是近10年我国遭遇强度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暴范围也是近10年最广。
近年来,我国为治理土地沙漠化开展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环境改善与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各地沙尘天气频发,除了极端天气的原因外,生态环境脆弱的因素也不可忽视。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约为165.3万平方公里,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现代沙漠化土地约有37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
沙漠化防治中,“水”是关键。有水就是绿洲,无水就是沙漠。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有效灌溉面积8.1亿亩,98%仍然采用古老的漫灌技术,浪费的水资源高达灌溉用水量的70%。环境要保护,经济要发展,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不容忽视。越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越应该尽量减少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避免为了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埋下长期的环境隐患。
本轮沙尘暴不期而至,来势汹汹,给予我们许多警思:沙尘暴并未远去,环境治理任重道远。当务之急是要做好防护工作,将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加紧环境恢复和建设。同时,防沙治沙更需要再加把劲。只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自觉担当起全面保护的重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让未来的沙尘暴少一些、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