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昂首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启航现代化新征程

第03版
启航现代化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3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国杏林待瑶华
——南华附一实施“双百计划”打造国家级区域性医疗中心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在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屡获佳绩。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展战略咨询会。

  多措并举提升扶贫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南华附一,振翅高飞。

  (本版图片均由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办提供)

  李俊  王皆清  邹 琴  苏冰悦

  2020年国庆,寿岳衡山,蓬勃着一场缤纷的花事。10月3日至5日,在这座“仙气”十足的名山之巅,一群“神仙”正论道“江湖”。日后,这场由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的发展战略咨询会,必将浓墨重彩地写进“南国杏林的史记”里。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是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赓续砥砺70余年的光辉成就;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是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奋楫前行“十四五”的美好愿景。

  从省级到国家级的进阶,演绎着怎样的胸怀与视野?

  围绕这一宏愿,四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欧洲科学院院士、全国医学界二十多位专家及领军人物,集体赋能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梦想。

  “要把握机遇、因势而变。”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加强人才引进,先以外引促内培,后变输血为造血。”

  “要厚植人才发展土壤和环境,着眼中青年的培养,加大博士后人才队伍的力度,激发人才活力。”

  “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聚焦3-5个学科的特色发展。”

  新的花信,起源于2017年的一次盛会——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次党代会。近3000名职工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为五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奋斗目标擘绘蓝图、凝聚共识。

  新一届党委班子高屋建瓴、顶层设计,深刻分析医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提质升级、争创一流,全面提升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全面建成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医学教育中心及临床科研中心这一目标,贯彻医教研协同发展理念,落实“六大目标任务”、深化“六大改革”、推进“六大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医院的转型发展之路。

  星光不负赶路人,短短三年,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抢抓“十三五”发展机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新医改进程不断推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教学工作再创佳绩,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人才队伍建设丰收,对外交流成果丰硕,患者满意度与职工幸福感同步提升,为医院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在全面实施的“双百计划”——医院整体排名进入中国医院排行榜(复旦版)百强以及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百强,让“三个六”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抓手。

  如何从“湖湘军”到“国家队”?抵达的路径被设置出来:以党建为引领,学科建设为主线,改革创新为动力,加速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达标区域性医疗中心的要求。

  立足衡阳,超越未来,南华附一一直在攀登。

  提升学科高度,强大引领力

  三甲医院、省卫健委直属大型综合性附属医院。这是当下有关南华附一的表述。

  站在时间的节点,国家级区域性医疗中心才是下一段旅程的目的地。

  目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作为国家卫生部首批授予的三级甲等医院、省卫健委直属大型综合性附属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危急重症疾病而享誉省内外。医疗服务覆盖湘中、湘南、湘东地区,并辐射至湘西、粤北、桂北及赣西等地。医院年门急诊量近18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9.5万余人次,年手术量3万余台次。建设有国家高级卒中、湖南省胸痛、内分泌代谢、肿瘤防治及骨科5大中心,在提升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相关疾病综合防治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医院拥有“达芬奇”IV代手术机器人、飞利浦3.0T磁共振、西门子双源CT、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等百余台高精尖诊疗设备。

  “科技兴院”的举措,奠定了南华附一厚实的地基。目前该院拥有湖南省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并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一流医学院校和实验室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47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作为合作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医学科技奖8项。

  “人才强院”的方针,丰满了南华附一翱翔的羽翼。作为全国著名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是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专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高级职称488人,具有博士学位150人,硕士学位636人,教授、副教授16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22人。具有享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亚太眼科学院院士,湖南省121、225人才工程,湖湘名医、湖南省名中医、湘雅名医等各类人才71人次。

  近年获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在内的国家省部级教学教改课题26项,获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未来,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部署,在南华大学的指导下,南华附一还将深化本科生培养模式,启动“医+X”改革,探索“医+工”和“医+理”的“2+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科交叉、服务临床、注重创新、引领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统筹推进建设高水平医学生研究生教育体系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体系。

  不断的自我超越,收获了诸多果实。

  2018年,医院成功申报“国家心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全国仅113家医院),也成为我省省会外唯一入选的医院。依托这一平台,医院瞄准关键技术攻关转型,可独立完成所有类型冠脉介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和心脏起搏手术,诊治所有类型的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等大血管疾病,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胸痛中心、国家心衰中心相继落户。

  同时,南华附一通过整合院内科室资源,筹建了多个诊疗中心及平台中心,开展了“全程专病专治”管理模式。多学科合作(MDT)指导下的高血压精准诊疗、儿童支气管镜术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中的临床作用、干细胞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治疗、直肠下段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体系及肝胆胰肿瘤MDT门诊的建立,推动了疑难重症病例诊治能力的持续提升。

  在提升学科能力建设方面,南华附一的重点专科建设形成了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内分泌代谢科、肝胆外科、肾内科及骨科齐步迈入学科建设百强方队。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骨科、儿科、急诊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医学影像科、护理学一次性通过了省卫健委重点专科评估。评审组对该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期望医院发挥临床重点专科的示范引领、人才培养和技术辐射作用,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学科的海拔,还在持续上升。

  近日,中国医院质量管理(QCC)最佳实践案例分享大赛在北京举行。南华附一选送的两个案例从全国35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分获本次大赛一、二等奖。自2018年起,该院勇夺3连冠。

  2020年8月26日,我国南方地区各医院的神经外科大咖云集,就“神外新版止血共识病例实践”进行了现场切磋,南华附一神经外科学科主任屈洪涛教授展示的“延髓占位切除术”荣获第二名。

  11月,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网发布了《第四批湖南省名中医和第二批湖南省基层名中医评选结果公示》,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刘鑫、刘少琼教授获评湖南省名中医。

  11月9日,南华附一康复医学科在骨关节疾病康复领域的研究成果再获肯定,该科科研课题《脉冲电磁场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随着南华附一病理科多个基因检测项目顺利通过2020年度国家质控中心认证和评价,该科成功实现了连续三年的通关考验。这也标志着南华附一病理科基因检测水平已经达到国家级标准,在肿瘤基因检测领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拓展诊治宽度,扩散辐射力

  衡阳市船山路69号,占地107亩。这是有关南华附一地理上的表述。

  而在南华附一人的心里,守护的疆域是以衡阳为圆心的周边6000万人民的福祉,瞄准的目标是提升以疑难重症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能力,为“健康中国”提供“附一”方案,贡献“附一”力量!

  愿景,源自于底气。内外双修,扶摇直上,南华附一扇动了双飞翼。

  内挖潜能,体系的再造成为南华附一的一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临床科室实行扁平化管理,推进主诊医师负责制。各种医疗质量管理指标具体考核到主诊组,有效改进核心医疗流程,提高医院整体运行效能。职能部门推行项目化管理,强化过程管控,全程跟踪进程,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高质量提升服务效能。在创新门诊管理方面,医院通过优化业务用房设置,缓解“看病难”问题;大力开展日间治疗,严格控费降耗,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缓解“看病贵”问题。统筹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让“互联网+”为优化流程插上腾飞的翅膀:优化智能预约挂号系统;设置诊室可视化看板;实行诊间支付,患者无需排队一键扫码即可完成缴费。同时,为缓解交通堵、停车难问题,医院将全院车位全部让给患者,并通过重管理、强服务,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近年来,不断进取的南华附一奠定了跨越的基础。关键技术得以不断突破。实施重点病种目标管理,2021年,医院确定重点病种43个,打造有影响力的新技术、新项目,制订疾病诊疗规范和标准。确定了从病种到亚学科,从亚学科到学科,从学科到学科群的发展路径。2020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下文,明确推动医教研协同创新,建设特色优势医学学科群,要求医院重点发展心血管、神经、创伤外科、内分泌、器官移植、呼吸、老年医学、肿瘤和骨科等特色学科群,加快形成领先地位,建设临床学科“国家队” ,发展目标得以进一步明确。

  新技术新项目得以持续开展。自2014年启动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至今,南华附一医院共立项新技术项目重点项目40项,培育项目185项,完成亚专科新技术项目131873例。

  外拓边界,医联体建设是南华附一的又一翼。在南华附一的牵头下,衡阳市探索出了城市医联体建设的路子,实现优质资源的横向、纵向流动。截至2021年2月,医院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齐头并进,其中紧密型医疗集团3家,城市医联体成员单位21家,牵头建设跨区域内分泌专科联盟、环骨盆专病联盟、肩痛专病联盟、乳腺癌专病联盟、护理专科联盟等专科专病联盟11个,成员单位100多家,建设远程心电、影像等远程医疗协作网,服务覆盖范围最远拓展至黑龙江省,成员单位达226家。由此,医联体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患者的获得感显著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深受当地政府的好评。2021年1月10日,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和健康报社共同主办的2020年度改善医疗服务典型经验交流总结大会上,南华附一及其党委书记刘江华获得了示范医院和突出贡献工作者的荣誉,同时医院及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何岳君受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

  金秋,丰收的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

  2020年10月28日,省人民政府下文,明确南华附一为心血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之一。同时,通知要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点加强综合性、重症、心血管、神经、肿瘤等专科建设。并整合衡阳市市属医疗资源,建设大湘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主要服务衡阳市、郴州市、邵阳市、永州市等地,辐射湘赣粤边地区。到2023年,建成大湘南地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实现大湘南地区重点病种患者区域内诊疗比例达到95%以上。

  11月,湖南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正式落户南华附一。该院将打造完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国家区域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基地的落户,将深刻改变重大疫情救治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带动湘南、湘中、湘东、湘西区域乃至周边省份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及水平的整体提升。

  11月21日,湖南省区域性医疗中心内分泌专科联盟成立大会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由该院内分泌科牵头,区域内25家市县级医院将联盟组建“专科医联体”航母。

  打造医教研“国家队”,建设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南华附一,展翼的是南国杏林的梦想。

  “走得再远,走到更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忘“国计民生”的初心,南华附一还积极开展援疆、援藏、援外等对口支援工作,由此荣获了“全国医疗扶贫贡献奖”。在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中,作为衡阳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医院凭借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在全省率先达“五零”目标,治愈率领跑全国,为衡阳市乃至湖南省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省领导评价医院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医院派出30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武汉,临床救治效果位于各医疗队前列,获评“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如今,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围绕建设省域医疗副中心城市,正在主动谋划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积极推动优质医疗、教育、科技、健康管理资源的提升与区域均衡布局,建设国内一流的国家级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医学教育中心及临床研究中心。

  南国杏林待瑶华。省政协副主席、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对南华附一更是寄予了厚望。依托南华大学的平台,张灼华强调,南华附一要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既要加大对高水平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也要注重对青年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方向,不断加强医院学科建设,做优做精强势学科;要深化医教研协同,认真做好临床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要紧密结合医院自身发展定位,努力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衡阳、健康湖南、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站在如此坚实的基座上,南华附一的超越,不是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