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湘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2月2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人劳模唐纯银

    何俊

    又到了棉花播种时节,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同乡、全国植棉劳动模范唐纯银。

    我老家在安乡县安福乡松湖村,和唐纯银的家相距不到半里路。他是我的爷爷辈,更是我的偶像。

    我清楚地记得:读一年级时,湖南省编教材语文课第八课就是“向全国植棉劳动模范唐纯银学习!”。身边人的故事进了课本,我感觉好不自豪和神奇。

    不经意间,我也常常听到乡邻讲他这个“神人”的故事。

    1930年秋,贺龙“扩红”到安乡,12岁正在地主家当长工的唐纯银投奔了红军,给贺龙当了40多天的勤务兵并喂过战马。后因他耳疾严重,父亲双目失明,两个弟弟年幼,贺龙送给他10块光洋,装“叫花子”讨米回了家。后来,我听过唐纯银自己编的歌:“我帮贺龙喂过马,放牧到过南山崖。马儿饮过洞庭水,日夜行程一千八。武陵送走小伤员,洪湖救过老大妈……”

    唐纯银种棉的故事在我们乡里妇孺皆知。新中国成立后,唐纯银在家乡一门心思种棉。当时,全国乃至世界的植棉水平很低,每亩平均仅产皮棉10公斤左右。唐纯银大胆突破棉花传统种植方法,将5月苗改为3月苗,撒播改为点播,点种改为条种,宽垄改为窄垄,单一施肥改为综合肥等,从而改写了滨湖地区700多年种土棉的历史。“选种忙,育种忙,儿壮先要种优良,棉花结桃五百朵,白云抽丝三千丈”,唐纯银把植棉也编成了歌。1950年,他创造了亩产皮棉75公斤的全国纪录。第二年,唐纯银试种1亩丰产地,又攻下了“苗不填房”的世界难题,移栽棉花成功而保住了全苗。是年7月,他激动地向毛主席上书报喜。当年,他又创造了亩产籽棉220.3公斤的高产奇迹。之后,他的植棉技术在全国推广。1958年12月,40岁的他获得“全国植棉劳动模范”称号。1959年7月1日,他在党旗下宣誓入党。

    每年植棉自3月育苗起,唐纯银没有一刻轻松过。育苗、移栽、施肥、用药,他都亲自动手。天气的变化、节气的更替、土壤的干湿、棉苗的长势、施肥的情况、用药的效果,他每天都要做详细记录。忙完了科技示范基地后,他还自费到湘鄂边界7个县市56个乡镇走村串户,当“大师傅”。1978年3月,他作为劳模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

    后来因工作调动,唐纯银举家搬迁到安乡县城居住。我被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后,和他的交往更多了。他酷爱读书和喝酒,我便隔三差五送些书报刊给他看,有时带点酒去陪他喝两杯。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02年1月,冬阳灿烂。我提着一叠书刊和一对武陵特曲酒,来到县种子公司一栋普通的宿舍。推开二楼虚掩的门,戴着助听器的唐纯银发出洪钟般的声音:“请进!”他从一把绑着破棉絮的旧藤椅上站起,83岁仍然身板挺直,白发整齐地倒梳着,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

    墙上,满满是伟人们的画像和他与伟人们的合影,他两次受到毛泽东接见,多次受到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的接见……

    唐纯银要老伴炒了几个菜,他拿出诗人于沙送给他的竹叶青酒,我们喝了起来。

    酒兴正浓时,他讲起敬爱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竟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遥望着北方。毛主席逝世时,他曾一口气写了《毛主席是俺的亲爹娘》等9首诗。

    唐纯银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1974年,他培育出一株1005个硬桃的“棉花王”在中南海展出。1997年,他与他的徒弟钱本孝种植的棉花实验地,培育出一株结硬桃1161颗“棉花王”,获颁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他最近梦到自己培育出一株结了2000个硬桃的“棉花王”,梦里都笑出了声……

    唐纯银越说越动情,当场赋诗一首:“棉花撒落满天星,好像星星亮晶晶。 丰收时节爱唱歌,一朵棉花一首歌。”

    见面后不到一周,2002年1月30日,84岁的唐纯银与世长辞。

    屈指一算,我快20年没见到我这位了不起的同乡了,但在沅江边3000米长的中国常德诗墙上,还能见到他的那首《植棉歌》:“双百棉田建设好,百担家肥不可少。 因地制宜稀密植,力争铃重出絮高。八字协调巧管理,猛攻猛发早结桃。确保伏桃过百斤,再增秋肥把产超。通风透光剪枝叶,抗灾思想不动摇。”这首诗是这位“东方之子”植棉成就的见证,也是全国亿万农民的骄傲。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