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镠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新要求。今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当代青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主力军。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就要找准高质量党建与新时代青年成长发展的结合点、着力点。建议从五个方面打好“组合拳”,全面提高党的青年工作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始终坚持“党管青年”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都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当代中国青年成长于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全球性产业革命时期,青年群体分化分层多样、价值观念多元,语言文化、聚集方式等代际性特征迭代迅速,与此同时,世界正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是当代青年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管好青年”也是“管好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通过5G、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精准分析不同青年群体的信息获取偏好,以青年乐于接受的方式把党的政策、声音精准传递给每一个青年,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积累社会治理经验、开展精细化分类管理的有益尝试。
用党的创新理论为青年提供价值观指引。思想建设是党建的基础,在塑造当代青年群体主体价值观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党的思想建设重要指引作用:抓住建党百年重要历史节点,强化青年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结合青年熟悉和关注的近现代史和国际形势讲好党史,帮助青年加深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党的必然性;指导青年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青年特征,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把思想观点故事化、把理论问题具象化,讲透新思想指导新实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案例;以案上书、身边人、手头事引导青年用党的标准判断问题、用党的观点分析问题、用党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提升青年群体价值认知能力的过程中,深化其对党的思想认同。
强化党对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训练。青年时期是个体政治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世界各国主要政党都格外重视基于本党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的青年政治社会化训练。当前,我国对青年政治社会化训练的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其针对性、有效性不能完全匹配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发展需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各部门应形成合力,以凝聚青年强烈的政治认同为明确目标,通过传播政治认知、拉近政治情感、传递政治价值、塑造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多角度向青年传授政治知识和政治规范;充分利用好各类青年自组织,帮助青年从实践中获得政治经验;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生动案例开展制度比较与分析,引导青年树立政治自信和制度自信。应通过全方位政治社会化训练促进青年形成并维持稳定的政治态度,夯实党在青年群众中的执政基础。
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青年成长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高质量服务青年发展、保障青年权益是青年工作的关键,构建党组织领导下政府、学校、群团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作用的重要体现。应以党组织为核心,推动青年群体社会支持系统有序运转并发挥积极作用:从青年成长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出发,持续帮助青年群体扩展竞争空间、提振竞争能力、避免“内卷”竞争;培育青年文化自信,引导青年亚文化更加融入主流文化;重点支持青年在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重大国家战略中建功立业;不断优化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助力各领域青年领军人才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注重青年成长发展资源共通共享,关注青年中的困难群体,缩小城乡青年发展差距,使其在发展成果分享中更有获得感。
建立健全党的青年工作质量建设长效机制。应持续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围绕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继续完善和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针对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犯罪预防、权益保护、社会融入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探索设计青年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建立发展指数监测和评价制度;进一步拓展基层特定岗位覆盖面,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岗位为青年提供更多的政治学习和参与平台;持续加大党的青年骨干培养力度,引导形成知党、爱党、兴党的良好氛围,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代际传承;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强化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团组织作为党的青年工作主要执行者的重要作用;注重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分类研究,实现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个性化和专业化。
(作者系湖南大学团委书记、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