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湘江周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灵深处的红军路

    陈黎明

    我离开都市,定居在雪峰山腹地的穿岩山上已有十余年。无论是遍山花开的春天,蝉声如雾的夏日,还是五谷飘香的秋季,冰结玉树的深冬,每当我走在穿岩山周围当年红军走过的路上,我的眼前就仿佛有无数杆迎风招展的红旗在引人向前。

    穿岩山在湖南怀化市溆浦县境内。史载,当年红二、六军团和中央红军的长征队伍,先后途经怀化的10个县、市,4座县城,147个乡镇,990多个行政村,历时两个多月,中央红军在通道转兵,红二、六军团在辰溪、溆浦一带“扩红”两千余人,两支红军队伍还在这里与敌人进行过几十次大小战役。如今,红军精神仍影响深远,这里的人民保留有很多红军路、红军桥、红军亭、红军墓和红军灯,也保留了这里人民和红军的深厚感情。

    溆浦县是当年红军过径的主要活动地。红军在此停留过27天,帮助34个乡镇组织工农武装31支,全县有两千多人报名参加红军。在我居住地附近,至今流传着很多与红军有关的故事。离我住地不远的小横龙乡大同村境内,就有一座通着两岸民居的三孔双车道的水泥桥,当地村民都叫它“红军桥”。

    这河上自古没有固定的桥梁。1935年,贺龙率领的红军长征队伍来到这里撒播革命种子时,走的是浮在水花激流中的临时木桥。住在桥头山上的13岁少年贺芳齐,听了红军的宣讲,走过这架木桥,跟随“扩红”的队伍走上了长征路。贺芳齐老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参加创建空军导弹部队以及唐山地震抗灾。现在,他虽住在北京军区空军某干休所,心仍系着雪峰山区的家乡人民。前些年,他捐款10万元修建了小横龙“红军学校”;2014年,已92岁高龄的贺老再从自己的工资积蓄中拿出20万元,修建了这座水泥桥。当地村民为表达感激和谢意,给这座桥立碑时起名为“红军连心桥”。

    这种心系人民的红军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雪峰山区的人民。作为上世纪60年代在这块土地上出生的我,从小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也一心要当红军精神的传承人。我曾几次派人去北京看望贺老红军,听取他对家乡建设的宝贵意见。为了把家乡建设好,让雪峰山区人民走出闭塞,走向富裕,我回到雪峰山区,守护这里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开创利国富民的生态文化旅游事业。

    我以红军精神奋斗在雪峰山区,而我向我的员工讲得最多的就是红军精神。走别人没有走过的崎岖山路,喝别人没有喝过的竹筒凉水,每办一件事情,总是先问问自己:山区人民受益不受益?哪里有了火灾、洪灾,组织的捐款总是最早到达灾区;投资为偏远山村修公路,组织农民去全国各地旅游,为农家乐改造的农户进行重奖,为贫困户卖牛……

    住在穿岩山的这些年里,我曾要尚在读中学的儿子在假期带着同学们重走雪峰山区红军长征路;我曾要留学回来的大女儿像红军那样访贫问苦;我曾要5岁的小女儿对着山海大声呼唤:“我是雪峰山的女儿!”“我是红军精神的传承人!”为了更好的弘扬红军精神,我们在统溪河岸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茶马古道上,建起了别具一格的红军桥、红军亭、红军阁……刻在我心里的红军路,已经超越时空,超越形象,成为一种强大精神力量的象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