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永亮
通讯员 吴辉兵 刘晓聪 黄星
山下,野草枯黄,走散的黑山羊像撒开的黑珍珠。有羊走远了,一个青年穿着拖鞋追了上去。两袖空荡,飘在风里。
“这么冷,怎么穿拖鞋?”“习惯了,他脚比手灵活。”旁人一问一答间,青年把羊赶了回来。
“一直说让他吃个低保,他死都不要……”村党支部书记陈祝华述说着青年的“霸蛮”。
青年叫过国华,35岁,攸县渌田镇大联村人。十里八乡都晓得,他是个可怜人。先天左臂缺失,右臂是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只有3个手指。
过国华过早品尝人生百味。幼时,小伙伴远离他;上到初一,家贫,无奈辍学回家。
天生不幸,过国华倔强无比。没有手,他练双脚,写字、缝衣、做饭,无所不能,甚至强过常人。2004年,湖南电视台录制了他用脚一线穿双针的节目,惊叹众人。
生活上的自食其力,并未改变穷困。靠着一亩三分地,日子艰难,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怎么才能过上好日子?过国华身残志坚,靠种菜、养鱼、喂鸡,生活日渐起色,但因为规模小、收益低,只够日常开支。
2014年的夏天,过国华到村里的水库钓鱼,傍晚收杆,山上传来“咩—咩—”声。他循声而去,一只黑山羊因绳索被绞困在竹林。出于好心,他将羊解救带回。问遍周边,无人丢羊。半个月后,黑山羊生下3只小羊。
三“羊”开泰,打开致富门。
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过国华报名参加县残联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系统学习黑山羊养殖技术。
羊生羊,窝临窝,日久成群。过国华心想,为何不建一个黑山羊养殖基地?
村干部听说后,辟出300多平方米地给他建羊圈,驻村帮扶工作队送来2万元建设资金。
2017年,羊圈建好。过国华卷起被盖在羊圈住下,暗下决心,一定把羊养好。
过国华更勤快了。哪里的水草最丰美,天不亮,他就将羊赶过去。他每天把羊圈打扫得干干净净,做好消毒,生怕羊生病。
“养殖黑山羊,最重要的是羊群管理。小羊断奶后,就要进行育成羊的管理,做好精、细饲料的搭配……”昔日的农村少年,转眼成为羊老倌。
羊群越来越大。1月7日,记者到访时,羊圈里黑压压挤着36只黑山羊。
“放养的羊品质肯定不一样,去年10月就订完了。不能都卖了,好多都是怀崽的母羊,过年前会达到50多只!”过国华算盘打得精,去年6只羊出栏,收入1.4万元,加上养鸡、养鱼等,有近3万元收入。
养殖向规模化发展,过国华早有打算:“毕竟周边买羊的人不多,羊多了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过国华自学电脑,3个月苦练,掌握打字、上网,开通微信,发布养殖黑山羊的视频。
越来越多的人被过国华的故事打动。羊吃了村民的庄稼,他一定补种好。干塘抓鱼,土鸡出栏,他都会送一些给村民。近3年来,一入冬,他就给镇里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一只黑山羊补身子。
攸县扶贫部门请他给贫困户谈脱贫感受,他说:“像我这样一个没有双手的残疾人,都能脱贫致富,帮助别人,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不努力!”台下总有人偷偷抹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