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洋 郑景芳 郑 炜 李 月
服饰产业是株洲举足轻重的支柱性产业,回望这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服饰行业企业复工延迟,线下店铺门可罗雀,服饰产品库存增加,产业链全面陷入迷茫和危机。然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据1月15日株洲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发布,2020年株洲服饰产业总规模达到1015.3亿元,成为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之后第二个过千亿的产业。
株洲市之所以能够逆势而上,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与该市在疫情形势下,从经济全局层面创新思路开新局息息相关。自去年复工复产以来,株洲市深入贯彻“六稳”举措,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开展以“纾困、减负、赋能”为主题的温暖企业行动,加强运行监测,深入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原料采购、市场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统筹发展增量减量、争取发展变量,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有序接替。2020年,株洲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028个,减税降低超过4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5万户,培育“四上”企业700家、工业小巨人39家、上市企业2家,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初下降18.3%回升至5.1%。
颇为惊艳的是,在株洲服饰产业的千亿规模中,60%以上的贡献来自于线上消费,直接印证株洲市化挑战为机遇,不遗余力创新开拓线上经济的成效。对此,株洲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尹东林介绍说,线上促销、网红经济是株洲市在疫情形势下充分运用产业链思维稳增长保运行的方法之一,目的在于打通生产端和销售端的“堵点”,从需求侧发力,连通供给侧,畅通内循环。2020年初以来通过持续引进网红发展“直播经济”、举办芦淞线上超级服饰节等方式,不断开拓消费新模式,服装服饰线上消费屡创新高。同时,株洲市工信局还专门开通“动力株洲”官方抖音平台,开展中国动力谷“十大”品牌推介活动,全面提高本地产品的知名度,助力消费模式转型。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个体的强力支撑,尹东林副局长还介绍,在推动产业链建设的同时,株洲市更加注重企业的培育、稳定和发展,从而实现由“点”到“线”的融通发展。为打通产业链“堵点”、供应链“断点”,推动产业配套和交流协作,株洲市工信局策划开展了以“大手牵小手、国企带民企”为重点的产业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累计开展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对接活动64场,推动主机企业发布采购需求60多亿元,推动企事业单位采购本地优势产品超过10亿元,产业链上中下游、供应链前后端实现高效协同、有序衔接,重点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新能源装备(风电)、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618%、22.7%、28%,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产业增长6.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