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淦璋 通讯员 彭胤武 何方平
岁末年初之际,国家相关部委对我省农村危房改造进行了考核验收,这项工作进入全面收官。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1月18日披露最新数据称:截至2020年底,国家累计下达我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56.61万户,总量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我省实际改造175.1万户,超额完成18.49万户。我省还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国家确定为农村危房“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省份。
精准施策,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隆回县花门街道石门村,81岁的分散供养特困户范双连,仅有一个在校读书的孙儿相依为命。“政策雨露”播撒,范双连一家告别破旧的土木结构老屋,于2019年底搬入新房。
惠民政策一线牵。在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副处长曾华俊的手机里,“户主范双连、家庭成员、住房安全保障方式、房屋所在地经纬度、房屋照片”等信息一目了然——互联网时代,全省住建系统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入户核验和数据录入,做到“户户可查,户户精准”。
线上线下联动,我省2019年先后开展3轮住房安全性鉴定,共鉴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重点对象”房屋264.55万户,并及时将鉴定为C、D级危房的5.77万户“4类重点对象”纳入当年改造计划。
为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省住建厅高度重视,由厅领导挂牌督战、相关处室联点督导。2020年初再度开展“回头看”排查,对新增“4类重点对象”、疑似危房和鉴定结果贫困户不认可的逐户开展鉴定,将排查出的8587户危房全部纳入改造计划。2020年6、7月,我省又将因疫情、因灾动态新增的2.03万户危房纳入改造,当年底全部竣工。
不撒“胡椒面”,聚合力量“办大事”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的省份之一,湖南2009年就启动了改造。这11年来,我省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持续加大省级财政配套力度,累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52.09亿元,省级配套资金71.11亿元,危房改造的户均补贴标准大幅提高。
不撒“胡椒面”,我省在资金分配上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自2016年以来将“贫困县年度补助资金超过当年总额的65%”作为一条硬杠,对51个贫困县足额安排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和资金。同时,根据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住房危险程度、改造方式等,制定差异化补助标准。
为减轻贫困人口自筹资金改造危房的压力,我省还与农村“厕所革命”、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政策统筹推进,聚合各方资金“办大事”。桑植县统筹资金,在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区域选址建房,解决农户分散建房的水、电、路配套难问题。
对于既无改造启动资金、又无投工投料能力的贫困人口,各地实施兜底救助,保障其住房安全。茶陵县在全省创新实施“农村幸福安居工程”,让农村特困无房、住危房且无力改建户、危旧土坯房户不花一分钱就能住上新房,共惠及3534名特困户。
源头治理,建造让群众放心的房子
村民民主评议、三级公示,乡政府审核,县里审批……慈利县两溪村村民李象银记得,危房改造上面很重视,施工期间来了好几拨人查质量,还拍了不少照片。
“住建监管质量、民政核实身份、财政发放资金,还有扶贫、残联等部门开展信息数据共享,实施多部门联审联核。”慈利县住建局局长陈亭屹说。
省住建厅介绍,建造让群众放心的房子,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严格执行“建设全过程技术指导不少于2次”的要求,从源头强化质量管控。县级住建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会同乡镇,严格落实“三到场”制度(项目建设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和竣工验收三到场),严把关键环节和关键工艺。全省还培育4.2万名农村建筑工匠,从施工一线提供技术支撑。
严防民生工程出现质量安全隐患。2019年,全省各地区对2013年以来78.84万户已完工危房改造建设项目开展“大排查大整改”,逐户开展房屋安全性评定。2020年省住建厅再度组织百余名专家分赴96个行政村随机抽查8269户,仅发现住房存在安全隐患3户,质量安全稳定可靠。
留住乡愁,彰显湖湘民居风貌特色
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曾经是山乡里最破旧的村寨。隆冬时节,修缮后的花瑶特色民居在雪中如诗如画,呈现出乡村振兴的一幅全新图景。
崇木凼村于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虎形山瑶族乡党委书记回荣隆介绍,住建部门对村寨实施危房改造,要求建筑“修旧如旧”、保持原有传统村落风格。乡里通过统筹,瞄准周边乡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空心房整治需要拆除的废旧木房,发动群众低价购买回来,再对梁柱等主要构件进行挑选,二次有效利用。
留住美丽乡愁,在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大寨村、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地笋苗寨、古丈县默戎镇等地,将农村危房改造和传统村落保护有机结合,既保障了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又为发展特色旅游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