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
立德树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心环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党的建设发展进程中传承与发展了立德树人思想。应充分发挥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独特优势,努力构建良好的道德生态和育人环境;重视创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把时代新人的道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推进,营造明德守礼、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优化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课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载体,丰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
龙兵(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应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历史文化资源,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把思政课课堂从教室搬到社会,走向田间地头,让思政课堂“实”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注重人文关怀,让思政课堂“亲”起来。
湖北省: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生思政”;把握育人关键,推动“教师思政”;巩固育人阵地,推动“课程思政”;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学科思政”;形成育人合力,推动“环境育人”;着力“把思政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复旦大学:以“三线联动”党建育人、“六度空间”协同育人、“五维育德”思政育人三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包括教师思政、课程思政、书院育人、科研育人等在内的10项重点任务。2020年重点推进了研究生思政、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和评价体系四大行动计划。
武汉大学:聚焦大思政观、系统思维、问题导向、担当精神、育人成效五个方面,通过多向驱动,全方位优化育人体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中南大学:以育人为本的制度设计管长远,以纵横贯通的责任体系抓落实,以开放共享的资源供给求实效,谱好人人育人“协奏曲”、时时育人“磁力场”、处处育人“生态渠”、形成了全员协同、全程贯通、全方位供给的良好态势。
湖南大学:立足文化传统与文化资源,科学谋划、汇聚力量、唱响全员育人“大合唱”,健全体系、融合贯通、下好全程育人“一盘棋”,协同联动、精准施策、谱写全方位育人“协奏曲”,推进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了大思政格局和一体化育人体系。
湖南师范大学:树立“三全育人的大学才是好大学”的育新人理念,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着力“共识”“协同”“评价”三方面攻坚,重点抓住“关键队伍”“关键阵地”“关键平台”,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湘潭大学: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育人优势构建了“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四位一体的全课程育人体系,通过建强红色育人力量、抓好阵地管理和保障体系,形成了“一引领两转化三融入”为核心的育人模式。
长沙理工大学:把“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建设标准中的90个三级指标细化为120多个具体任务,明晰了权责边界,构建了面向基础行业培育大国工匠的课程思政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开放式、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湖南理工学院:深入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打造“求索忧乐”精神特质的学校文化,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三全育人”实践,有效构建“多主体、多载体、多阶段、多形式”的“三全育人文化”。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云升旗”“云班会”“云党校”“云服务”等育人实践,建立责任体系、工作体系、内容体系,打造党建、文化、创新三大高地,实现思政供给质量、管理服务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三量齐升”。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党建“八化五实”引领工程,通过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评价体系》,给每个学生发放素质“护照”,大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宽广视野、阳光心态、火车头精神”的湖南铁道特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湖南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构建家校、校企、师生、中外教师、朋辈“五个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以强化顶层设计、强化精准施策、强化育人效果为三大抓手,着力破解三全育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跟着感觉走”“泛泛而谈”“落实不到位”三大问题,推动立德树人开新局增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