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文化视点 > 正文
当今文坛还有孙犁式的作家吗?
2011-07-20 23:48:4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袁跃兴 侯佳含 陈薇] [责编:蔡矜宜] 字体:【

  袁跃兴

  9年前的7月11日,著名作家孙犁离开了他用文字不停书写的这个世界。

  近日,作家孙犁逝世9周年纪念会暨孙犁女儿孙晓玲撰写的《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不少作家纷纷畅谈孙犁的文学生活的影响。

  在这个出版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讲她曾与孙犁有过4次交往,这给她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孙犁也给予了她很多的文学影响。所以,铁凝说自己是“一个文学晚辈,得到过孙犁先生恩泽的文学后辈”。赞扬孙犁在文学态度上,是“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时效应,来代替文学特有的使命”。

  也正因此,有的作家说,时至今日,读孙犁上个世纪50年代写的《铁木前传》,我们依然会感动,我们的心灵依然向往这样的文学,因为,在历史的大变化中,孙犁这样一些作家真正关切到的依然是人性之微妙、人情之美。有人把孙犁称为“感动中国”的作家。

  孙犁的女儿孙晓玲谈起她父亲生前的日常生活。孙犁平时生活极为普通简单,不喝酒,不交际,没饭局,没应酬,吃饭很简单,就是过80岁大寿也是自己在家吃一碗打卤面。这是一种生活的朴素。

  其实,孙犁的这种生活的朴素,不止是他的生活态度,而且还是他的人生态度,是他的审美方向。铁凝说,他是“朴素地工作着的人,内心永远不会衰老”。有的评论家认为,孙犁“不仅仅是爱惜一个东西,而是在一个人和世界的关系里,一个人和生活的关系里,总存在着一份珍重和爱惜。所以,孙犁生活的朴素,具有了伦理的美、道德的美,也是一种善。他把这种人性之美,自然、真切地浸润和渗透于他的一切笔墨之中……

  毛泽东曾在《解放日报》上看过孙犁的作品后写道,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阅读一些回忆文章,或许我们能够对孙犁有更多的了解。生活中,孙犁喜欢别人赠他“人淡如菊”的书法;自书“大道低回”以自励。这可见他的人生旨趣和理想。作为作家文人,他提倡“为文乃寂寞之道”。为文的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写出好文章,这是一个规律。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坐不下来,原来能坐下来的,现在也坐不住了。整天烦躁不安,人心浮动,有个词儿形容,就是“浮躁”。在这种心态下,能写出什么好作品呢?至于寂寞为文,提倡是一回事,社会风气是另一回事。

  孙犁曾说:“似乎也感到我所恪守的这一套,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许多人已经不以为然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坚信文人应当恪守‘寂寞之道’的。”正是恪守、坚持了这种文学精神、人性品格,孙犁赢得了作家和读者的尊敬,成为中国文坛独树一帜的作家。

  我们知道,一个作家究竟对后世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影响,是不是给我们留下文化的记忆和精神的记忆,一是看他的作品文字是否仍然被人们阅读谈论,再一个就是他的文学思想是否影响过很多读者。

  无疑,这是令人十分感慨的。那么,我们自然就要发问:我们当下的文坛还有没有孙犁这样的作家呢?孙犁的生活态度、处世态度、文学态度,对今天的文坛,对我们的作家,究竟有何价值?

  对当今热衷于寄身中产阶级的作家,孙犁是异类,是一则醒世名言。是的,今天我们重新谈起孙犁,感到我们的文坛不仅需要一种清醒剂,也需要精神的药剂……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