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牢记嘱托勇争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
牢记嘱托勇争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3月0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罕见病易误诊,AI能否成为“破题之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武海亮 彭璐 洪雷 汤雪 吴蕾

  今年2月28日是第十八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不止罕见”。最近,全国首个罕见病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协和·太初”在北京协和医院问世,仅需几秒钟就能给出科学判断,确诊时间也从传统的平均4年缩短至4周以内,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罕见病存在误诊、漏诊以及确诊难等问题,AI能否成为“破题之钥”?记者就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AI构建精准诊疗新范式

  罕见病通常定义为发病率低于万分之一的疾病,且种类繁多(全球已知罕见病超过7000种),我国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人。湖南省肿瘤医院淋巴瘤血液内科李亚军教授介绍,因病例分散、症状复杂且不具特异性,导致误诊和漏诊率极高,超过70%的罕见病患者经历过误诊,长期以来被视为医学领域的“硬骨头”。

  AI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协和·太初”罕见病AI大模型,基于我国罕见病知识库和中国人群基因检测数据研发,能够快速为患者提供初步诊疗建议。

  李亚军介绍,这一技术仅需少量数据与医学知识融合,即可实现全流程的辅助决策功能。这种“症状—检查—诊断”的渐进式推理逻辑,与临床思维高度契合,显著缩短了确诊时间——从传统的平均4年缩短至4周以内。

  此外,AI在辅助药物研发与病历管理中也展现出不小潜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团队通过AI筛选4000种现有药物,成功发现治疗特发性多中心Castleman病的新疗法;我国成都第三人民医院利用DeepSeek模型整合患者多维度数据,生成可视化病程图谱,辅助专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湖南,作为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湖南省湘南片区罕见病诊疗中心,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了基于AI技术的罕见病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也在着手筹备该项工作。“开发功能强大、易于推广的AI医疗工具,是一个发展趋势。”该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喻丹说。

  前景广阔,但仍需谨慎对待

  “人工智能在罕见病诊断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误诊和漏诊。”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科研部主任、遗传中心常务副主任胡亮表示,AI有突出的大数据分析与模式识别能力,价值不仅体现在临床诊断环节,更延伸至疾病预防与管理。

  通过与5G等技术结合,AI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协助远程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既可解决基层医疗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可解决罕见病患者因身体、经济等因素无法到大型医疗中心就诊的困难。截至2024年底,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已覆盖所有省份,通过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机制,AI辅助诊断结果可快速传递至基层医疗机构,有效缓解了罕见病诊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尽管前景广阔,但AI目前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临床医生仍需谨慎对待。”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江杰认为,AI依赖高质量标注数据,但单种罕见病数据量少且分散,难以形成可靠的数据;AI结论的可靠性尚需医生结合临床判断,过度依赖AI模型可能导致严重后果;AI医疗涉及的医学伦理、隐私、法律等问题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于其技术发展,急需加快解决。

  此外,人机协作模式的建立至关重要——AI应定位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医生,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优化交互逻辑。

  破局尚待多方发力

  作为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省级牵头医院,湘雅医院建成了完整的罕见病诊疗登记管理数据库,以及罕见病遗传资源库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病因学功能研究平台、药物与器械临床试验基地4个公共基础平台。下一步,湘雅医院将探索将AI算法应用到罕见病诊断、治疗、康复,创新罕见病综合管理模式。

  “从根本上应对罕见病,应实施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胡亮介绍,自2021年起,长沙市实施了遗传性罕见病综合防控健康民生项目,创新性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的“长沙模式”,即“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家系调查—基因检测—生殖干预”的策略,取得了不错效果。

  此外,提高公众认知、减少社会歧视;加强医疗培训以提高医生对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政府和企业加大对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支持力度……这些举措,都可以帮助应对罕见病。

  李亚军建议,未来“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应逐步推广至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进一步提升我国罕见病的整体诊疗水平。

  AI技术正为罕见病诊疗带来范式变革,从“大海捞针”式的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的精准决策。然而,其真正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构建“AI+人类专家+协作网络”的协同生态,推动医疗普惠迈向新高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