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旋 张尚武
“不管民企央企,来了湖南就是湘企;不管客商外商,来了湖南就是湘商”。这是湖南参与“营商环境竞赛”作出的承诺,也是在湘企业的切身体会。
放眼全国主要城市,将营商环境改革视作“一号工程”的不在少数,以“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地”为目标的也不在少数。近年来,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湖南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为企业发展培厚“沃土”,精准提供“阳光雨露”。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中,湖南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省级前十,位列中西部第一,获评营商环境“前10省份”和“前10最佳口碑省份”双称号。
湖南是如何捧牢营商环境这个“金饭碗”,赢得“口碑”,成为“优等生”的?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为经营主体降本减负增效
“短短1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所有审批程序。”说起营商环境,广汽埃安负责人对长沙的行政审批效率和全流程帮代办服务,给予高度评价。
过去的营商环境改革,主要从服务型政府的视角,聚焦优化政务服务。近几年,湖南大力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一网通办”和“湘易办”提质升级,让企业“身在湖南,办事不难”。
刚刚过去的一年,湖南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理念,把营商环境服务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
“这就是企业期盼的‘保姆式’服务。”湖南兴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剑深有体会。一年多以前,公司通过竞拍,成功摘下土地使用权新建厂房,但各项审批手续复杂,让他愁眉不展。
得知兴悦科技的困难后,邵阳市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微信工作群,“一对一”提供全方位帮扶。“不到一个月,项目建设的难题挨个找到解决办法。”曾剑说,从租厂房到建厂房,各个环节都有人指点迷津,公司顺利增资扩产。
“有求必应”,说来简单,做到不易。去年以来,国家加力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刚开始,有企业反映,“两重”“两新”政策惠企力度大,但对政策申报流程、渠道等知之甚少。
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从去年9月底起,湖南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各级各部门走访企业5万余家,送政策入户的同时,收集困难问题1.4万余个,推动协调解决问题7000余个,让政府服务、政策红利直抵“最后一公里”。
不同企业的发展诉求不同,面临的困难不同。有的企业融资难,有的企业反映用电贵,还有的存在“用工紧张”等问题。“总体来看,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集中在综合运营成本相对偏高。”省发改委优化处副处长姜剑称,如何有效破解企业“痛点”“堵点”,是湖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命题。
去年,全省围绕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各级各相关部门综合运用政策、金融、服务等手段,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优化分时电价执行政策,全力降低制度性交易、物流、融资、用能、用工等成本。
据相关统计,2024年1至10月,全省减税降费及退税1278.74亿元,通过“银税互动”向企业提供税收信用贷款1215.4亿元;1至11月,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约58亿元,降低用气成本约33.8亿元,减征失业保险费37.09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0.39亿元,金融让利191亿元。
“真金白银”助企业降成本,经营主体减负增效、轻装前行,有力提升了获得感和满意度。
出台《条例》 法治护航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优化营商环境,一直是湖南的“一号工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湖南瞄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扎实落实“十个坚决”举措,全力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
2024年是湖南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出台了《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落实《关于持续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文件,加速改善营商环境。
“《条例》出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湖南认真总结近年省内外的成功经验,通过立法把改革实践中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经营主体支持的制度举措上升为法规制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有利于放大“放管服”改革成效,激发市场活力。
与此前全国各地已出台的27个省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相比,湖南出台的《条例》有不少创新举措。比如,创新法治保障机制方面,将涉企执法检查扫码登记制度纳入地方性法规,在全国属于首创。
进入2025年,省内许多企业已经注意到,有关部门在开展执法检查时,会扫描湖南营商码进行登记。所有行政执法检查的过程、结果等信息将被记录,企业可对执法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
《条例》规定,执法检查不扫码、不登记,就是执法犯法。“不用再疲于应付检查,一次接待就能完成不同的检查工作。”衡阳鸿菱石油管材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谢志民认为,执法检查更规范,企业无需太费神,集中精力抓生产。
去年以来,依托“一码一网一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喜见成效。以“湖南营商码”全时全量收集诉求、“优化营商环境网”晒出典型案例、“省级优化营商环境一体化平台”限时交办整改问题,湖南累计受理经营主体营商诉求567件,办结514件。
应对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湖南坚持以法治护航,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打造让企业“放心、安心、舒心”的发展环境。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年查办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280起;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坚战,采用“机器管招投标”,提升市场交易透明度与公平性……
营商环境足够宽松、公平,企业投资兴业更有安全感。截至2024年底,湖南实有经营主体达764万户,同比增长7.2%,其中企业210万户,同比增长10.6%。
湘商回归 校友回湘
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营商环境好不好,各类经营主体自然会“用脚投票”。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考察湖南时曾说:“湖南一任接着一任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了格力在湖南发展的信心”。
华为时任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湖南曾公开表示:“到长沙来办企业、布局产业得到的服务,比深圳还要好得多,我已经拿长沙速度去督促深圳。”
民营经济,是湖南优化营商环境的主阵地。近年来,湖南持续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六个一”工作,率先成立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领导小组,出台湖南“民营经济30条”等一揽子政策,为民营经济厚植发展沃土。
如果说区位优势、产业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企业“引得来”的前提;那么,一流的营商环境、亲清政商关系,则是企业“留下来”“发展得好”的关键。
通过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湖南吸引外商纷至沓来,湘商踊跃回归。湖南幸福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是湘商回归的代表,总经理肖兴立坦言:“回来的信心,正是来自家乡服务的用心。”
大力实施“湘商回归”工程,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毛伟明每年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湘商回归座谈会等会议,不仅将会场搬到上海、深圳、北京、老挝、印尼、美国,还与湘商及家属共迎中秋、共叙乡情,激发广大湘商回乡投资、建设家乡的浓浓乡情。
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湘商回湘新注册企业1552家,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5702.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2.3%。湘商回湘引来资金、技术、人才,引发湖湘大地创业兴业的热潮。
“我们创业团队3人都不是湖南人,却因在中南大学读书而相识。”“湖北伢子”唐佳与两位非湖南籍同学结缘,共同创立了中南鸿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学校提供免费场地,提供经营及技术研发指导,帮助公司将自主研发的国产光电子器件自动耦合封装设备推向市场,打破国外垄断。
“校友回湘”推动了一大批项目来湘落地、开花。湖南张开双臂,用满满的热情和诚意,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