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尹中华,男,中共党员,1973年7月出生,湖南衡东人。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乡村中学教师,后经商一段时间,11年前返岗担任衡山县永和乡宝米小学数学老师,现兼任学校校长。曾被评为衡山县优秀教育工作者,所在学校获评湖南省第三批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
【日志】
12月25日,星期三,晴。
早上7点多,天刚亮,我和往常一样打开校门。孩子们欢快地步入校园,很快进入自己的教室。有的学生小心吃着带来的早餐,不让残渣纸屑掉落地上;有的拿出语文书开始晨读;参加每天轮值的高年级学生则自觉地拿起扫把、撮箕,在校内各个角落清扫掉落的树叶。
我们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宝米洲,是衡山县唯一一所洲岛学校。我们将废旧的轮胎涂抹上不同的图案,用作花盆,种上各类植物,池塘、水车、拱桥等则点缀在校园内,赏心悦目。师生们悉心呵护这一草一木,不让它们受到破坏。
“你们学校像花园一样,每位走进校园的孩子,脸上都写满了阳光和自信!”这是不久前央视等媒体记者和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让我颇感欣慰,也对自己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11年前,我刚来到这里时可不是现在这样子。
当时,怀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我从广东回来重返教师岗位,身份也从建材老板转换成了乡村小学老师。刚来到宝米小学第一天,眼前状况让我非常惊讶:校园环境破败不堪,楼道掉落的墙皮、教室里斑驳的黑板、坑坑洼洼的水泥地面、敲铁板的铃声,无不诉说着它是一所“有历史”的校园。
面对困境,我没有退缩和抱怨,从报到那一刻起,便萌生了改造学校的想法。我深知,很多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所改变。
我觉得最容易改变的是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留住老师,也可以熏陶学生,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反复思考之后,我确立了“环境育人”的方向。
有了方向,便开始马不停蹄地干。作为学校领头人,任何事我都身先士卒。先是自己干,用实际行动去证实求改变的决心;再团结全体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校园文化墙建设,教室、宣传栏的美化,教师宿舍改造等;而后带领师生走街串巷收集废弃的坛坛罐罐搬回学校,进行创作再次利用,种上绿植花卉,装点校园。
得益于宝米洲村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的成功申报,2020年宝米小学获得一笔校园建设资金。校内地面全部硬化,有的还铺上了彩色沥青;学校建起了大、小两片操场,学生有了篮球场、乒乓球台;一次性栽下80多棵树苗,有檵木树、山茶花、铁树,校园内绿意盎然。
同时,我还利用自己的人脉拉来赞助,为学校建设争取更多的经费。为了将有限的经费进行更多的建设,发挥最大的价值,我一分钱当作两分钱用,能自己做的绝不请工人,能动手制作的绝不买成品。把工作融入生活,把校园当家园。课余时间不够,就用周末来凑,周末还不够,就寒暑假继续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边修补一边创造,学校慢慢地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宝米小学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孤独、自卑且敏感。为此,我遵循“环境育人”理念,倡导孩子们爱环境讲卫生、守纪律争先进。每个班的孩子承包公共卫生,认领“责任区”,果园、菜地、花坛等都由学生参与管理维护。学校还开展学习、劳动卫生、文明纪律评比,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崭露头角。
为表达对村民长期以来支持学校建设的感激之情,从去年开始,学校专门组织学生在小年这一天为大家写春联、送祝福,不仅向村民们展示了学校书法教学的成果,还锻炼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
取得点滴成绩后,我没有止步,而是凭着对美的追求继续建设美丽宝米学校,打造我们独特的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围墙都会说话,让每一处都显露生机。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些校园微景观,自制风铃、秋千、拱桥、流水、喷泉、瀑布、生态小溪,以及打造果实乐园、乡村舞台等,让人感觉一半是校园、一半是花园。
虽然,我们学校目前只有6个年级6个班,32名学生,但学校的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被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誉为“童话校园”。我想,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乡村是广阔天地,在这里大有作为。通过数年的努力,我觉得只要创新教育方式,改变教育观念,用心、用情、用爱,乡村也可以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也能让大家对乡村学校有信心。未来,我将凭借着对美的追求,继续打造美丽宝米学校,让乡村小学绽放光芒。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