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渝川
岳麓书社近日出版了民国时代著名的中国史启蒙读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这本书初版于1934年,由当时著名的出版机构开明书店推出,是文史研究学者王伯祥、宋云彬写给大众的历史读本。全书比较清晰地将中国历史,依照时间、朝代为序,分为78个主题,讲述了自史前传说时代到1932年一·二八抗战的五千年中国史。
这本书推出至今已有90年,受撰写者所处历史时代的影响,书作者显然不可能掌握之后史学界研究、考古发掘形成的新发现,因而部分史实叙述略显陈旧。但在总体上,这仍然不失为一本高品质的中国史普及读本,书作者一方面比较清晰地叙述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客观评价了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另一方面也相对全面地审视了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因素,比如外来宗教的影响,土地制度、政治制度的影响,古代文化和学术发展等。
书作者王伯祥在民国时代长期担任开明书店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宋云彬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两人都有较多的历史研究代表作品,历史学养深厚,见解深刻,且抱持开放、进步的历史观、人民观,这在《开明中国历史讲义》中显露无遗。
比如,书中在谈到汉代前期黄老之治与儒家独尊的历史性转变中,简洁、清晰、深入地剖析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思想环境,并指出,儒家独尊后,是以儒家教义赢得百家之宗的地位,而其他学派如黄老、申韩、纵横、杂家等,需要借助儒家经典作为基础,才能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又如,书作者在讨论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问题时就指出,南北朝政治对立的过程中,文化实现了大规模的交融,在北方,少数民族接纳汉族文化,并以开放的姿态引入外来的文化、艺术要素,“饮食器具之末,日用玩好之微,往往输入北方民族固有的习惯,以辅助中国古来所不足。如胡笳、羌笛、琵琶等乐器的输入,北周时,西域龟兹、疏勒诸国的音乐大多集于长安,为唐代十部乐之滥觞。”而在南方,皇族贵胄与文化名流的聚集推动文化艺术创造,不断端正创作形式(如研定音律),探索意涵(拓展了多个创作题材的深度和广度),也为唐朝文艺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再如,这本书也相当程度上冷静反思了明代后期的党争,指出东林党人虽然以气节自负,立志与阉党恶势力相斗,但流于意气之争,“对于不相投合的人,往往尽力攻击,不肯稍留余地。(所以)反对他们的人,也就连结一气,专以排击东林党为能事”。这种情况下,明朝晚期的政治尤其崩坏,无法有效应对清朝崛起、农民起义浪潮等挑战。
相较于民国初年,一些知识分子对于清朝统治的严词抨击,这本书当然也谈到了清朝的文字狱,以及编纂《四库全书》等文化工程中的思想控制,但也指出,清朝并不是一味采用高压,其政治、经济、社会政策中仍然有很多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性,包括解放奴隶制度,清理全国田赋等。书中也指出,清朝前期和中期的对外武功,对于稳定中华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