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奉永成 通讯员 张海波 李锐
“中联”收割机、抛秧机、耕整机畅销海内外;铁建重工打包采棉机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郴州农夫履带拖拉机、郴州粮机成套加工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60%、30%。湘产碾米机、小型收割机、履带拖拉机深受国内市场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睐。
近年来,湖南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补短板、攻难关、强链条,立足南方农业生产特点和丘陵山区特色,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农机高地加速崛起。目前,湖南规模农机企业达150多家,主营收入282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
补短板
解决“无机可用”难题
育秧曾是水稻种植中最难的环节。如今,这一难题在农机助力下有效破解。
在农业农村部南方智能育秧(苗)重点实验室,益阳富佳科技公司联合湖南农大研发出的成套智能化育秧设备,只需要两个管理员,1.8秒就能出一盘秧,一小时出盘量可服务1000亩大田。
补齐水稻机械化短板。湖南大力推广集中育秧,加大机抛机插补贴力度;加大插秧机、抛秧机研发生产,中联重科研发出全国首台水稻有序抛秧机。水稻机种水平由2019年34.1%提高至2023年的54.11%。2023年,湖南水稻综合机械化率为83.89%。
围绕农机化薄弱环节开展创新研发。2021年以来,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支持下,财政投入补贴31亿元,支持企业造机和农户购机用机。
湘产农机开始从水田转向山上,从粮油作物转向经济作物,果园茶园菜园里的可用农机越来越多。
油茶机械化采收是世界性技术难题。记者在湖南农友集团看到的自走环抱油茶采收机,采取脉冲振动方式采收油茶,比人工采收效率提升10倍以上,填补了行业空白。
按分类标准,湖南已具有15个大类、40个小类、近百个品目的农机装备生产能力,基本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摆脱了“无机可用”的尴尬,但“无好机用”的难题依旧困扰着农民。
不少农民朋友反馈,“国产农机不耐用”。本土生产的收割机、插秧机用3年左右就报废,而进口机具可以多用几年。
差距在哪里?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吴明亮称,原材料、零部件、加工工艺都差一点,整机就差一大截。
“湖南广纳百川引进人才,加大科研支持力度,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处处长谭华坤介绍。中南大学李专教授团队把用于航天航空的材料用来生产农机触土部件,让农机使用寿命提高3至4倍。湖南大学戴宏亮教授团队牵头研制的多行星耦合体系无级液压变速箱,打破国外垄断局面,有效提高了农机性能。
成特色
丘陵山区小农机享誉中外
12月初,娄底市双峰县各大农机生产企业忙得热火朝天。
“工人两班倒还忙不赢,今年早些时候不得不退了1000多万元的烘干机订金。”湖南农友集团董事长刘若桥介绍,精准把握丘陵山区农机缺口,公司生产的碾米机、烘干机、拖拉机等畅销海内外。
记者在湖南农友集团看到,碾米机可大可小,小的碾米机可以搬进厨房灶台上用。深泥王旋耕机可以360度原地丝滑转弯,轻型履带拖拉机能轻松爬过一米多高的田坎。
瞄准丘陵山区农机需求,双峰持续擦亮“中国小农机之乡”的成色:碾米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玉米脱粒机占全国六成以上市场份额,相关主导产品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今年1至10月,双峰62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达42.8亿元,同比增长18.54%。
“丘陵山区,曾是湖南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堵点,如今却成为湖南农机产业破局的关键点。”吴明亮介绍,湖南境内“七山二水一分田”,多数地方是丘陵山区,是“牛进得去、铁牛进不去”的地方,决定了湘产农机以中小型机具为主。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湖南研发出50余款适合丘陵山区的新机具。2023年,湖南启动“丘陵山地适用高效智能农机装备研发”项目。
深耕这一领域,适应丘陵山区的中小农机形成特色产业。多年来,家用碾米机、轻型履带拖拉机、履带自走式旋耕机、谷物烘干机等20多种湘字号小农机,稳居全国农机畅销榜。
记者调研看到,湖南多家小农机企业正在加速升级生产线,拓宽全球市场版图。
过去,双峰不少农机企业生产装备老旧,工艺水平不高。双峰县副县长刘群群表示,瞄准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机遇,全县拟投入5.5亿元,对1700台套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让更多小车间转型智造工厂。
双峰县正建设农机跨境电商平台,农友集团在尼日利亚、印尼等国家建有多个“海外仓”。2023年,双峰县17家农机企业实现自营出口1.63亿元,获评2023年度湖南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
强链条
向智能化、绿色化进阶
“你好,小拖,原地转弯。”经工作人员唤醒,省农科院农业装备研究所自主创新研发的纯电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向记者展示了它的AI本领——语音驾驶、自主规划路线、精准作业。这款农机可搭载多种农具,满足耕种、播种、施肥、收割等多项水稻生产需求。
在中联农机,多款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令人目不暇接,从耕作、播种、管理到收割、烘干,覆盖主粮作物生产全过程;有适用于我国北方旱田、南方水田、丘陵山地等区域的产品,也有针对海外市场进行个性化升级的产品。
智能化、绿色化是农机制造的发展方向。湖南统筹谋划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既着力打造“链主”企业,也注重促进产学研、上下游协同攻关,培育建设农机装备特色产业集群。
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工程机械头部企业将在工程机械领域积淀多年的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等经验融入农机制造,推进农机装备升级。中联农机年度研发投入近2亿元,陆续推出行业首创AI智能农机、中国首套智能环保烘干工程设备等创新产品,烘干机、旋耕机、打捆机、抛秧机国内市场份额保持行业前列。
传统小农机生产企业也在加速转型。湖南农友、农夫机电等省内农机主力厂家加快智能化改造,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加装北斗导航系统,不断延链、补链、强链。
一体化推进研发制造推广应用。2023年湖南启动实施“百亿强机工程”,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湖南智能农机研发中心为主体,以娄底双峰县、常德高新区和郴州苏仙区3个农机生产制造基地及湘北、湘西农机装备产业集群为载体,加快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高地。
水稻有序抛秧机、AI水稻收割机、水田通用底盘、大方捆压捆机、果园机械、采棉机……新产品不断涌现,湘产农机脱胎换骨,跻身行业技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