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生祥 梁可庭
12月5日,汝城县将迎来湖南省以工代赈现场会。来自中央和省内的100多名相关领导嘉宾欢聚一堂,除开展现场经验交流外,也将走进汝城沙洲农旅示范基地、滁水河流域、塔林瑶寨、龙潭桥村等地,探析以工代赈累累硕果,解锁蕴藏其间的好法子、金点子。
近年来,汝城县在上级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坚守初心、干在实处,聚焦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精准谋划、精致建设、精确带联、精细管理,在谋项目、聚民力、抓创新、助推广、重实效上持续发力,开创了以工代赈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谋定而动,“三库”找准“风向标”
“以工代赈项目,办到了最需处,暖到了心坎里。”初冬时节,银杏披金,枫叶如火,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塔林瑶寨风光如画,村民们正三五成群开心聊天。
过去,塔林杂乱无章,野草丛生,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依托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巷道规范整洁,村庄错落有致,瑶族风情浓郁,村边瓜果香飘四溢。“项目聚焦民需、顺应民意,从项目拟定、实施到目标考评,都得到了村民支持和认可。”该村总支部书记朱春娥笑着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汝城县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原则,成立县、乡、村三级以工代赈沟通协调机制,聚力建好项目储备库、人力资源库、培训需求库“三库”,在科学规划、谋篇布局上花足心思。
“项目建什么,由群众决定”。该县积极组织乡镇深入群众,开展走访调研、日访夜谈,统筹民生需求和实际情况,分析研判、精准谋划申报项目,及时将符合要求的28个项目纳入以工代赈项目储备库,实施动态管理,实现了与上级实施计划无缝对接,确保项目择优申报快速高效。
利用监测系统全面摸清项目村脱贫户、监测户、易地搬迁户等劳动力底子;结合结对上门帮扶、日常工作开展,积极宣传以工代赈政策;拟建项目后,由镇村干部逐户动员,收集民意、汇聚民力……汝城县综合施策、精梳分类构建人力资源库,保障各项目务工劳动力充足,保障了资金一下达就能在库中找到人,优先吸纳困难群众务工增收。当前,该县人力资源库储备7982人。
项目做得好,技能须过硬。根据各储备项目建设内容、技能需求以及群众意愿,汝城县为项目逐个制定就业技能培训方案,举办一人一技培训班,建立培训需求库。目前,该库储备4895人,每人手握一项或多项技能,召之即来、来之能用。全县以工代赈累计带动就业3596人,发放劳务报酬4146.3万元。
善作善成,打造高质量“样板间”
高标准改造的农田,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常年农事火热; 位于沙洲村旁的滁水河流域波光潋滟,河道设施健全,生态驳岸成美景;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后,面子里子提质升级……汝城县以工代赈项目现场,处处留下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打造的足迹。
近年来,汝城县推动滁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中,通过以工代赈实施污水管道铺设、生态隔离带建设、排水沟建设、荒漠化治理、生态复绿5个子工程,带动群众就业286人,发放劳务报酬578.6万元。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通过以工代赈实施河坝维修、排灌渠建设、田间道路建设3个子项,维修河坝4处,建设田间道路27条,建成排灌渠76条,带动316名群众务工增收415.56万元。
以工代赈,关乎民生。汝城县对入库项目创新实施“123”机制,由发改、财政等部门组建项目审核“一专班”,紧扣是否符合以工代赈要求、与群众需求相匹配“两重点”,坚持由县发改、项目单位和第三方咨询机构到现场查看论证“三必须”,环环紧扣严格把关,对择优申报项目则权衡“赈”济作用、急需程度、带动效益等因素,井然排序。为确保项目迅速落地,汝城县在收到投资计划后,由财政部门依照“快事快办、特事特办”7个工作日内完成财政评审,在2个工作日内下达项目建设单位,力促20天内开工,实现前期手续办理、下达计划后动工“双快”目标。
高标准,用心造,一批金点子层出不穷。汝城县龙潭桥村干净秀美,宛如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公园,吸引着一批批外地干部过来取经。“我们创新应用项目推进靠党建引领、投入靠资金整合、建设靠当地群众、材料靠就地取材、管护靠村规民约、发展靠产业支撑六靠模式,推动村美民和。”该村支部书记、主任欧永成表示,在落实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模式,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项目实施过程中,为更好地惠及村集体和村民、汇聚民智民力,汝城县群策群力探索开创以工代赈项目“上级出钱”“乡镇出料”“国企出资”“村级出力”“群众出工”等“五出”模式,激发村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内生动力,促推了项目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建成。此外,通过发放劳务报酬留根、技能培训留痕、专人审核台账留迹,外加群众签字“认账”,各个项目都有经得起检验的台账。
以点带面,焕发老区新气象
生姜连作、果蔬套种,农作物一茬接一茬……一年四季,汝城县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生机蓬勃、游人如织。
占地面积560亩的基地,集采摘、观光、科普、体验、教育、团建和智慧农业于一体,不仅通过推广生姜连作、果蔬套种、测土配方、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还积探索应用“企业+基地+农户”“农业+旅游+以工代赈+产业帮扶”等模式,实现了助力乡村振兴、助民就业增收多重效应。如今,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基地每年带动全县农产品销售1.2亿多元,辐射带富周边8个村,惠及5100余户,每年每户增收1.2万元,还开展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
好法子、金点子,重在复制推广。汝城县坚持每年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调度各部门“农推”“重推”项目储备情况,建立项目清单;对无上级资金来源的中小型农业农村需建项目由县财政出资、以工代赈实施。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汝城县也在部门推广上下功夫,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整合各领域切块资金,将以工代赈模式广泛应用到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积极挖掘工程潜能,在招投标、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环节明确以工代赈要求。2023年以来,全县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186个,打造了15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8个整村推进村、3个示范片,有力加速了乡村振兴进程。
在汝城,强化企业协同配合,以工代赈项目有效撬动企业投资也可圈可点。塔林瑶寨以工代赈项目,撬动了企业投资220万元,用于周边环境改善提质;龙潭桥村发动村内企业捐款100余万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加力改善村内环境。产业类以工代赈项目中,汝城县还闯出了村企携手合作互惠的新路子。塔林瑶寨项目建成后,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郴州红色沙洲民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经营,按中央预算内投资入股分红,构建“企业+村庄+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村民户均每年可稳定增收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