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柳英
11月29日下午,记者跟随永州市冷水滩区新希望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蔡仙妹一起去“探店”。
“欢迎光临!姐姐,买点桃酥吧,都是我们自己烤的。”一名少年热情迎客。他叫王旭金,是该校一名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今年4月,蔡仙妹租下学校门口3间门面,打造成小商店、烘焙坊,为大龄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王旭金因表达交流能力较好,成为小商店的管理员。
看着少年神采飞扬的模样,蔡仙妹欣慰地笑了。
2018年以来,蔡仙妹创办的新希望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中心,累计为1000余名特殊少年儿童点亮了新希望。他们在家校融合教育滋润下,逐渐摆脱了封闭焦灼的心理,慢慢找回信心,走向正常生活的轨道。
学生找到了工作
冷水滩区新希望特殊教育学校,是湖南唯一一所民办特殊教育学校。蔡仙妹介绍,孩子们可以在校园里接受康复训练,学习与人相处、生活自理。但离开学校后他们该何去何从?“我今年一定要把就业培训和实践基地做起来,让孩子们真正融入社会,有尊严地生活。”
烘焙坊地方不大,设施一应俱全。两名就业指导员根据每位学生的特长分配不同的工作,力气大的揉面,手稳的裱花,记性好的收银,性格外向的负责吆喝……小小的作坊里,大家正忙碌着。
学生彭琛皓智力残障语言能力较差,在这里,他却是做糕点的一把好手。为客人打包好一袋桃酥后,他很是高兴,他指指桃酥,指指自己,竖起大拇指。
学生唐逸舟是个大高个,指导员蒋爱玲示范裱花时,他会礼貌地伏低身子认真听讲。指导员告诉记者,他很喜欢做曲奇饼干。
刚到店的漆建波同学,将书包一甩,便走在摊位前热情揽客。他每天要将糕点卖完才肯回家。“卖完这些,到公交站,坐6路或者22路车。”他得意地说。独立上下学,对于特殊少年儿童来说,并不容易。
蔡仙妹介绍,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学生已经能做桃酥、饼干、蛋糕、蛋挞,每天可做10公斤左右成品。“自从办了实践基地,孩子们多了笑容,学了技能。虽然现在生意不大,但这是一件好事,无论多难我都要做下去。”
家长看到了希望
放学后,学生家长谢辉来接孩子,他尝了一块孩子做的饼干,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孩子在该校上了5年学,变化非常大,“以前他不说话,现在每晚饭后主动跟我们聊天。最近学做了蛋糕,他回家还自己练习打蛋。看到他这样,我放心多了。”
“孩子有人教,家长也能喘口气。”52岁的罗艳萍与丈夫均为下岗职工,要照顾脑瘫的儿子,日子过得紧巴巴。蔡仙妹得知她家的情况,承诺每年捐助其2400元,还号召永州市政协的一名爱心人士捐助2400元。今年实践基地成立,蔡仙妹又聘请罗艳萍当就业指导员,月工资2000多元。“蔡总对我们一家的帮助太大了,我要好好干。”
蔡仙妹认为,让特殊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离不开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多年来,她坚持对残疾人困难家庭定期实施救助,她所资助或筹集的善款达260多万元。
特殊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每月,学校还会组织家长进行一次实操培训。平时,还会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对家长进行针对性辅导,让家庭成为融合教育的课堂。
去年,一名学生的家里遭遇火灾,损失严重。经蔡仙妹积极争取,该家庭获得了7.4万元临时救助金,并申请到低保社会补贴。蔡仙妹还与朋友一起捐款7000元,帮助这一家渡过难关。如今房子已修葺一新,学生家里恢复了正常生活。
“这些特殊孩子很无辜,他们生来就无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残疾已经剥夺了他们很多的幸福,但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蔡仙妹说。
今年,蔡仙妹获评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