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湘江副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且听风吟

  段淑芳

  第三次来昭陵老街了。

  第一次来昭陵是很多年前,是个晴天,看过一处古墓、一处古石碑,再无其他记忆。

  第二次来是雨天,却怎么也找不到古墓、古石碑,许是在别处,许是河水看涨,被沉河底了,许是本无古墓、古石碑,记忆这东西原本就是不靠谱的。那次,去一小店吃了远近闻名的河蚌子肉。鲜美的香味至今唇齿留香,似乎在别处再也不能吃到。昭陵就地取材,河蚌的新鲜度毋庸置疑,再加上师傅独到的烹饪技术,以致这家小店成了很多人来昭陵必打卡之地。

  第三次来是个阴天,在昭陵老街不急不缓地漫步,进入眼帘的有男人在地里挖土播种、女人在河边的青石板上洗衣裳。娭毑在自家门口做剁辣椒,用传统的做法,晒干后剁碎,再根据个人的口味加点豆豉、姜蒜,纯手工的笨办法,却是让人忍不住咽口水的下饭菜。有人坐在一把小竹椅上,一边和邻居闲聊,一边缝补破旧的渔网。很多年前,昭陵滩上的居民大多以捕鱼为生,早些年,国家出台禁渔政策后,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剩下老弱病残留守老家。

  路过一处残墙断垣,“昭陵影剧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高大的门檐上清晰可见,见证了昭陵老街作为当年的水路交通要道的歌舞升平。我仿若见到了影剧院门口的人力车,听到了商贩们的吆喝声,似有几位穿着旗袍、烫着金丝大波浪的妇人挽着穿着或中山装或西装的男人,正袅袅婷婷地往影剧院门口走去。循着热闹,我踏上了影剧院门口高高的台阶,迈进大门口一看,所有的喧闹都烟消云散。往昔的太平盛世只能靠想象了。

  遥想当年整条昭陵街店铺林立,从老码头拾级而上便闻人声鼎沸,街两边一溜地开着豆腐坊、理发铺、茶馆、饭铺、当铺,再往里走有几间挂着红灯笼的商铺,门口站着几位穿戴新潮的女子在招揽生意。

  如今的昭陵老街寂静中透着一股萧条。路边三五步远便有一些年久失修的危房,有的只剩下了半堵墙,被打上了“拆”字的标记。

  往东走,就到了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据说是湘江在株洲的最宽处。偌大的湘江边一望无垠,极目远眺,对岸可看到另外几个乡镇的标志性建筑。收回目光,江边有一棵百年老槐,树冠遮天蔽日,树下有石阶石凳,有居民在河边洗衣浣纱,也有的在树下喝茶闲聊,微风不燥,岁月静好。

  树旁有几栋老房子,一家挂了“观自在”牌匾的特色民居引人注目。门、窗古香古色,门口堆了一些烧壁炉用的木头,看得出主人很讲究,就连烧火用的木头也要劈得大小、长短均匀,圆溜光滑,堆在那里不像是木柴,倒像是工艺品。月季花、石榴树等绿植,这里几株,那里几棵,看似随意,却在美学方面做足了功课,房子装点得颇有情调。据说屋子的主人是来昭陵走了一圈就被吸引的外地人,便索性买下了这处小居,请名设计师按自己的心意精心设计布置,取名“观自在”,有一种阅尽人生春色后的淡定和从容。

  第三次来昭陵,哪儿也不想走,也不想看。就坐在这百年老槐树的石阶上,江风徐徐吹来,像在低吟一首《摇篮曲》,令人放下了疲惫和烦躁。我索性闭眼像个顽童一样躺在石板上,蓝天当被、大地当床,忘却世俗纷扰,且听风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