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晗
7月5日晨,晴空之下,江水奔涌,浮光跃金。长沙湘江西岸,喜迎通车盛事。
湖南湘江新区桐梓坡路上,众人翘首期盼、欢呼雀跃,被誉为“千里湘江第一隧”的湘雅路隧道正式通车。
“5分钟河东到河西,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长沙伢子张烨体验了“一脚油门过江”之后感慨万分。沉淀的历史记忆,也在此刻回溯。
1949年10月1日,天刚蒙蒙亮,彼时21岁的划工吴旺顺冲着西岸溁湾码头上的人们吆喝着:“过河了,要过河的就上船咯!”
一条“划子”顶多载上20多人,却挡不住人们过江庆祝新中国成立的热情。在吴老的记忆中,那些不能坐上“划子”去东岸的人急得直跺脚痛哭。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1949年到2024年,75年间,长沙过江通道从0到14,数字的嬗变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背后,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悄然流动,长沙一江两岸相融共生。
国以人立,城以人兴。2015年4月8日,当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落子湘江西岸,这方红色热土承载起了区域高质量发展“试验田”的战略使命。
从改革创新到产业升级,从对外开放到内部治理,湖南湘江新区聚焦“国之大者”,先行先试、孜孜以求、深化探索。时代大潮浩浩荡荡,无数见证者、推动者、实践者,以人民的力量,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大江大河。
人因城聚,高端人才、湘商创客在这里大展拳脚、成就梦想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老的箴言,历经风霜,昭示着世人。
7月22日,在“全球研发 湘江出发”湘江科学行活动上,长沙市A类人才、湘江集团智库专家何泽仪,用“雨水、芒种、立秋”三个节气,阐述对全球趋势下个人发展的思考。
任何时候,个人发展都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以期寻求最合适的机遇和舞台。
事实尤胜千言。2023年,湖南湘江新区净流入7.8万人,在新增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产业发展急需的中高端人才。
这样的“双向”奔赴,持续释放巨大“能量”。何泽仪带领的团队,就为刚实现通车的湘雅路过江通道,打造了全感知、慧决策、可控制的闭环方案。
为什么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漂洋过海的人才选择长沙、汇聚新区?这是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却在各自的答案中殊途同归。
在央视《对话·创新中国行》一期聚焦互联网岳麓峰会的节目中,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宇拿出了一张珍藏许久的照片。那是首届岳麓峰会时,众位湘籍企业家围坐在岳麓书院的“朱子樟”下定格的瞬间。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沙伢子。”李新宇回忆往事非常感慨,“在长沙生活工作这么多年,这里是一座充满湖湘文化底蕴的城市,而新区已经成了我们企业家的乐园。”
乐园,往往会是创造快乐、传递幸福的地方。从丹麦留学归来的李英杰,结合在新区工作多年的经历分享她的“幸福三要素”:有人爱、有期待、有事做。
这句十分接地气的话语背后,是两组硬核的数据——
一方面,湖南省“四大实验室”均布局新区,全省60%以上创业平台、7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高校科研机构,以及85%以上科研成果都聚集于此;新区上市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三,产业创新竞争力跃居国家级新区第二。
另一方面,新区在长沙市级人才政策上拓展了广度与深度,推出“湘江英才”等政策,持有“湘江英才卡”的人才享受就医、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多方面优质便捷服务。目前,新区人才总量已经突破100万,入选国家、省市人才计划2700余人,认定长沙ABCD类高层次人才超1700人。
城市和人才的双向奔赴,成就城与人的双份精彩。这样的故事,还可以更多些、更好些,因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篙不可须臾缓”。
9月9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2024互联网岳麓峰会上热情致辞,继在上届峰会提出“把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之后,再次发出诚挚邀约,希望“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
重磅湘声频频从新区发出,也寄托着对新区的深深期许。如何成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一面旗帜,打造长沙乃至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必定需要更多人才近悦远来。
“拿深圳同等高薪,住长沙宜居房子,干全球软件事业”,与岳麓峰会同样有着不解之缘的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太兵,对这份双向奔赴定义了自己的美好愿景。
作为地道的湖南人,吴太兵20多年前在深圳创立万兴科技,2018年企业上市后次年回到长沙,落地新区。不到5年时间,团队从几个人扩充到近1000人,在湘业务发展迅猛,投资持续扩大。据万兴科技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5亿元,在复杂经济环境下跑出了一条逆势上扬的发展曲线。
“回归湖南,这里魅力和机遇无限!”作为湘商回归的代表,吴太兵在岳麓峰会上多次为新区“打call”。
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已打响,当岳麓山的风轻轻吹起,无数人才、湘商回归的脚步坚定、急切。
城以人兴,高端产业、科创平台加速集聚、茁壮成长
9月24日10时31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上发射一箭八星,天仪41星(神启号)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天仪研究院第19次太空任务。至此,这家湖南湘江新区本土的商业卫星公司,已成功将31颗卫星送入太空。
“高大上”的太空任务不再是新闻,而是一种“新常态”。在一封来自天仪研究院创始人杨峰的“内部信”中,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足以佐证:执行第五次太空任务时,只有两个“天仪人”在发射现场,大多数则在后方,吃完午饭问了句“发完了吧?”
但如果将时间拨回2016年11月10日,天仪研究院首次执行太空任务时,身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杨峰,却是另一种心情。“万一打不开盖”“万一分离不出去”“万一……”,直到“潇湘一号”成功分离,他才松了一口气。
2016年初,天仪研究院落户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伊始,便获得免费场地和资金支持,更有量身打造的“保姆式”贴身服务,让公司上下没有后顾之忧,只需专心做好科研。
一流的营商环境,激活企业的创新动能。天仪研究院也相当给力,一年内便完成了从公司成立、融资到卫星研制、发射的“四部曲”,跑出了令人惊叹的“世界纪录”。
2018年1月19日,由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湘江新区号”卫星成功发射,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向这片土地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回馈和致敬。
跑出“加速度”的还有湘江“智造”。9月25日,在央视特别节目《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共和国巡礼·湖南篇》中,新区“巨无霸”企业中联重科“秀”起了肌肉: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每7.5分钟生产一台剪叉式高空作业机械,每18分钟制造一辆轮式起重机,每27分钟打造一台臂架泵车……
中联重科“智造”的精彩还在不断发生。9月26日,中联重科发布11款矿山机械新品;9月27日,全球最大混合动力矿卡ZTE520在新区下线;9月28日,中联智慧产业城起重机械园区开园,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正式亮相。
一连串的数字和奇迹的背后,是中联重科作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龙头老大”的绝对实力,也是湖南湘江新区智能制造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
传统产业焕新发展,新兴产业浪潮同样奔流激荡。
走进位于洋湖总部经济区的恒伟星中心,去年9月因岳麓峰会结缘新区的蚂蚁集团,将中南技术研发中心和中南数字运营中心落子此地,开启了“狂飙突进式”的发展。
“这一年,两个中心发展非常快,团队已接近4500人,其中60%的员工是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回流的。”蚂蚁集团战略发展部副总裁倪凡伟期待,通过科技赋能更多应用场景,为实体经济和居民消费提供更多支持和服务。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永远不是一句口号。在湖南湘江新区,所见处处皆是风景——
“2+4+N”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湘江科学城等一大批重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人文、生态、产业、科技在这里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多彩画卷。
人城相宜,居民群众、游人访客乐享自然、怡然生活
恒伟星中心不远处,中部地区最大的湿地公园——洋湖湿地公园,如明珠般璀璨。
每逢白露时节,洋湖湿地成千上万只白鹭齐聚,蔚为壮观。白鹭对生长环境很“挑剔”,既要水质好、空气好,也要食物丰富,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
“环保鸟”的频频光临,得益于掩映在洋湖国家湿地公园里的洋湖再生水厂。生态化的城市污水处理池丝毫不令人生厌,黄菖蒲、水葱、美人蕉等植物在阳光下连绵成片,色彩明艳,枝叶繁茂,反而如“植物园”般沁人心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洋湖再生水在全国率先创新采用“MSBR+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生态治污组合工艺和片区水环境生态再生成套技术,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省内污水处理厂首例“零排放”。
自然生灵用脚为洋湖投票点赞,是对湖南湘江新区厚植生态优势、绿色低碳发展的最佳认可。
如今,当人们谈及“岳麓山”“梅溪湖”“洋湖”,它们是山体、湖泊与湿地,更是国家大学科技城、生态新城和总部经济区的代名词,引得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纷至沓来。
创造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发展胜势;弥补生态欠账,亦能带来喜人变化。
“很难相信这样一个‘欢乐巨无霸’,竟然是一个废旧矿坑的‘涅槃重生’。”山西人侯亮第一次带家人来到长沙旅游,对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的湘江欢乐城赞叹不已。
开园4年来,湘江欢乐城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实现了工业废弃地环境更新、生态修复、转型发展和文化重建,成为长沙乃至湖南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从充满青春和文化气息的后湖音乐节,到兼具烟火气与艺术范的梅溪湖;从往返于橘子洲和大王山的免费穿梭巴士,到遍布全城的独立书店、文化驿站……湖南湘江新区将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给市民游客带来更多选择和体验。
文化味、潮流范、烟火气的背后,还有一方庭院、几缕清风,是如画田园的诗与远方。
生性爱自由的“背包客”胡紫凌,因为一个偶然,邂逅了美丽的莲花镇桐木村,便在这里安定下来。几年时间,她主理的莲花书栈民宿,从6间客房的1亩庭院,发展到拥有野奢民宿、机车咖啡馆、农场餐厅、山谷露营地的30多亩田园综合体,让自己和更多游人有了家的欢喜。
“全域可游”的湖南湘江新区,向天南地北的游人展示它的每一面精彩。“杜鹃花”的加速盛放,也将成为新区与八方来客的新联结点。
乘着无人机的视野,从空中鸟瞰长沙高铁西站,站房屋面、候车厅、高架桥、站台雨棚、进站广场等已清晰可见,“杜鹃花”姿态初显。建成投用后,这里将成为串联川渝、湘赣、闽粤的重要交通枢纽。
“河西这几年发展真的快,‘宁要河东一张床,不要河西一间房’早就是老黄历了。”家住麓谷街道的程璐,三年前因工作变动,从河东搬到河西,成了新区的“新居民”。作为长沙“老口子”,他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新区的炙手可热,“城市日新月异,方方面面都很熨帖。”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什么样的愿景最动人?湖南湘江新区瞄准“高端产业新区、前沿创新新区、开放活力新区、一流品质新区”,在转型发展中加速崛起,在匠心雕琢中华美蝶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实践正在这里上演。
滨江、洋湖、梅溪湖、大王山等区域勾勒更加大气恢弘的城市天际线,创造更多能够代表浦东品位的城市地标;城乡一体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和“15分钟服务圈”覆盖全区,智慧场景层出不穷,让居民群众“一次办”“就近办”“办得成”;美丽街区俯首即拾,街心绿地、口袋公园星罗棋布;聪明的“城市大脑”让城市管理更加科学、精细、智能……
湘江西岸,宜居宜业宜游,可观可赏可亲,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彩。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观照一个国家的风貌。即将走过10年的湖南湘江新区,筚路蓝缕,乘风破浪,开辟一方天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长沙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湘江新区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矢志以一域之光为长沙、为湖南、为全局添彩,在更高起点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