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沙经开区推动亩均效益改革,倒逼企业“腾笼换鸟”、厂房“上天入地”、技改“见缝插针”——
产业园区“寸土”生“寸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茜 通讯员 胡鸽

  【改革主题】

  一边是引入的新项目用地紧张,一边是部分老厂房“沉睡”。如何盘活闲置或低效土地资源、实现园区土地效益最大化?2022年以来,长沙经开区学习借鉴浙江的经验,在全省率先启动工业企业亩均效益改革,在实践中边探索边完善,向工业用地“存量运营”要效益,实现精明增长,让“寸土”生“寸金”,为产业高端化、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改革故事】

  8月21日,长沙经开区广汽埃安长沙智能生态工厂项目竣工投产,可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并预留后续产能提升空间。

  此次竣工投产项目,仅用9个月就完成了对原有厂房及土地的升级改造,原有厂房实现100%高效利用,原有设备利用率达80%。

  企业分为4档,项目新增用地效益优先

  工业企业亩均效益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效益评价,引导资源要素向工业“高产田”集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022年,通过调查摸底,长沙经开区相继出台《亩均效益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工业用地收回实施办法》等。园区以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研发投入强度、就业贡献率等指标打分,将企业分成A、B、C、D 4个档次,每年公布“成绩单”。谁干得好,谁干得差,一目了然。

  通过实施用地、金融、审批等差别化政策,加大对A、B类企业激励力度,倒逼C、D类企业挖潜增效。

  A类企业索恩格汽车部件(中国)有限公司从亩均效益改革中尝到了甜头。索恩格是全球领先的起动机和发电机技术及服务供应商,落户园区以来,以超过4000万元的亩均产值和220万元的亩均税收,位居湖南省工业企业首位。凭此,索恩格优先获得项目新增用地。

  “之前的厂房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公司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二期项目和全球新能源研发中心。”该公司首席技术官庞晶宇介绍,长沙经开区给予全力支持,不到一年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园区职能部门联点帮扶,提前介入,促使项目用地顺利开建并达产。”

  对于C、D类企业,长沙经开区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帮扶。

  湖南汉升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是2007年落户园区的一家印刷设备制造企业,近年来受印刷行业深度调整影响,几近停产。

  得知园区出台亩均效益改革试点方案后,该公司马上行动。公司负责人肖拥政介绍,在园区帮助引导下,公司整改清退旧业态,引进新的企业。公司完成二次创业,32亩土地的效益得到巨大提升。

  改革以来,园区加大低效用地集中整治。据统计,2022至2023年共处置低效用地1133.33亩,总体处置率76.59%,超过省里要求的指标;2023年新增闲置土地10宗539亩,截至目前也已全部处置到位。

  探索“园中园”新模式,破解土地存量盘活难题

  如何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一直是困扰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园区一些老企业错过发展机会,将大量闲置厂房出租给其他企业用于仓储物流,导致宝贵的工业用地没能产生应有效益。而一些处于“产业夹心层”的成长型企业,迫切需要一个集研发、中试和生产于一体的高品质产业空间,却暂时还不具备拿地建厂的实力。

  对此,2022年,长沙经开区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制度创新优势,创新性出台加快特色产业园建设、提高亩均效益的系列政策,一体化统筹推进园区低效工业用地“存量运营”和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改变原有土地用途,统一规划建设或提质改造,以提高土地的亩均效益。

  在此基础上,园区通过企业土地自持或分割转让,以盘活存量工业用地为目的,探索“园中园”——特色产业园开发新模式。

  正在建设中的中电智造园,所在地过去曾是一家新型材料公司闲置数年的一块工业用地,成为长沙经开区首个特色产业园项目。

  “目前,项目11栋9.6万平方米厂房,已建成并完成验收,引进企业近20家,预计全面投入运营后年产值达6亿元。”中电智造园运营方——中电光谷特色产业园公司总经理吴俊介绍,作为“园中园”试点项目,中电智造园通过创新实施“洽谈即服务”,制定个性化审批清单,仅审批环节就节省了3个月时间。

  长沙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通过特色产业园建设,破解土地存量盘活难题,大力推动高品质产业空间建设和工业上楼,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和亩均效益提升,为产业高端化、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已有9个小微园区项目实现准入,3个“园中园”项目开建。

  企业“腾笼换鸟”,亩均产值上台阶

  广汽埃安长沙智能生态工厂,上料、装配、喷漆、焊接……传送带缓缓转动,一台台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

  9个月前,这里还是广汽三菱关停的旧厂区。2023年10月,广汽三菱完成重组后,旧厂区转给广汽埃安使用。

  广汽埃安长沙智能生态工厂建设智能生产线,建成数字化智能工厂。“项目首期将建成20万辆年产能的新能源汽车工厂,这里下线的汽车,从‘千车一面’转向‘千车千面’。”总装车间工业工程经理杨涛介绍。

  这仅是长沙经开区亩均效益改革中“二次招商”盘活低效土地资产的一个缩影。此外,还引进新项目成功盘活原长丰猎豹华湘工业园、创芯公司等;为比亚迪车窗事业部等20余个项目匹配生产厂房,盘活闲置厂房约14万平方米。

  在湖南维胜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企业添置的新设备——价值1000多万元的智能化垂直连续电镀线。“这条电镀线已达国际一流智能化水平,能够实时记录生产状况,全流程无人参与,生产效率相比以前提升了1.5倍,亩均产值上了一个新台阶。”公司总经理黄光明介绍,2023年全年营收增长12.2%,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降本增效。

  长沙经开区以亩均效益为导向,倒逼企业“腾笼换鸟”、厂房“上天入地”、技改“见缝插针”,延伸产业转型升级链条,提升生产效率。目前,园区大型企业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2.1%,产品不良率降低近5%;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平均降低25.6%,提升生产效率达37.1%;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47个、省级试点示范项目306个;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占全省30%。

  推动亩均效益改革立竿见影。2023年,长沙经开区用占长沙市7%的建设用地,创造了全市20%的规上工业产值;长沙经开区、长沙县用占湖南省0.8%的土地,贡献了全省4.8%的GDP。

  据悉,长沙经开区还将开展深化亩均效益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力争到2026年,园区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提高30%以上。

  【改革评说】

  向存量要增量 向创新要效益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 蒋红波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园区建设用地需求不断上升,而可供开发使用的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一边是新上项目“一地难求”,另一边却是部分厂房闲置“晒太阳”。

  园区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土地要素供给与需求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如何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已成为推进制造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长沙经开区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亩均效益改革,在有限的土地上精打细算、精明增长,向存量要增量,向创新要效益,从单纯追求“项目为王”转变为追求项目和单位产出并重,让“寸土”生“寸金”。

  改革以来,以提高亩均效益为核心,通过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分类帮扶、完善地企匹配大数据平台、建设特色产业园等创新举措,把最好的资源用在最优的企业上,加速培育新动能、新增长点和新质生产力,助推制造业扩能升级,让经营主体“凤凰涅槃”。

  加速优质企业引育,倒逼落后产能改造,助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实现土地产出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经营主体培育多重效益。

  长沙经开区将围绕打造制造业发展高地,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继续以改革创新为牵引,以实施“亩均效益提档年”为抓手,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加快重塑招商引资新模式、产业发展新格局、园区发展新路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