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8月2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耀湖湘召后人
——何继善、卢光琇追忆周光召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见习记者 周顺 通讯员 刘红艳

  8月17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周光召逝世。

  在他的家乡湖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听到消息,不禁悲从中来。

  8月21日,他们向记者追忆起周光召对湖南科学事业的贡献,表示将接续奋斗,将科技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何继善:

  周先生为科协精准定位

  2001年12月8日,湖南省科协第七次全省代表大会在长沙开幕。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的周光召亲自到场。

  当年,恰逢我国成功申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科技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将空前巨大。”在会上,周光召强调,每个科技工作者都要有全局的观点、长远的观点,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深入了解世界和全国正在发生的各种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做出成效。

  周光召于1996年和2001年先后当选中国科协主席。比周光召小5岁的何继善,同样于这几年当选湖南省科协主席。

  何继善告诉记者,在自己担任省科协主席期间,曾先后3次在周光召返湘之时向其汇报省科协的工作。

  周光召来湖南一般住在长沙的九所宾馆,两人的谈话也就在他所住房间的会客室里进行。每次何继善前来,周光召都热情邀请他坐下,细细聆听他对湖南省科协各项工作和规划的汇报。

  “尽管他当时已是国家领导人,但没有一点架子。”何继善回忆,关于科协发展,周光召提出3点建议——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不是个机关,也不是政府部门;省科协要把全省的各级科协组织建好。

  周光召还在多个场合强调,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科协工作的生命线。只有科技工作者真正把科协看成是自己的家,心中有了科协的位置,科协才能在社会上有牢固的地位。

  按照周光召的意见,湖南省科协快速行动起来,搭平台、聚人才、强服务。如今,全省各级各类科协组织达3.6万多个,其中所属省级学会162个,会员40多万人。

  把科技工作者“聚”起来,做什么?要为他们服务,也要通过他们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周光召说:“唯有科学知识得以普及、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我们的社会才算真正走入了科学时代。”

  何继善也认为,科研和科普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两个轮子,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大众事业。

  21世纪初,在省科协的组织下,省内一大批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走进乡村。

  几十年来,何继善自己所作的科普报告已有数百场,遍布全国各地。为了让科普效果更好,他还曾自己购买计算机和投影仪。到偏远地区做科普,他就带着这些设备一起下基层。

  今年9月1日,何继善将迎来90岁生日。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继续做好科普:“只有全民科学素养提高了,国家才有未来。”

  卢光琇:

  得到前辈提携,备受鼓舞

  8月21日,谈及周光召的逝世,“湖南光召科技奖”获得者、被誉为“试管婴儿之母”的卢光琇眼含热泪。

  1999年2月,春节前夕,周光召冒着严寒,专程来到湖南省科协机关考察,并与省科协机关的同志及省会科技界的部分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当时还是原湖南医科大学教授的卢光琇也在其中,并向周光召介绍了她和团队在医学遗传学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这一年,卢光琇率先建立了人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平台,比美国早两年构建了第一个人类克隆胚。而在此前一年,湖南首例、全国第2例试管婴儿也正好迎来10周岁生日。

  卢光琇记得,周光召听了她和其他科技工作者的汇报,很是高兴。周光召亲切地说,家乡有很多优秀人才,大家很努力,能在艰苦条件下奋勇攻关,创造出了一些了不起的成果,我们一定要注意关心和支持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这对于湖南的发展是有重要作用的。

  进入21世纪,湖南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资助,走上了科技兴湘的征途。卢光琇则在生殖医学领域不断开拓。

  2004年,我省把第四届“湖南光召科技奖”授予包括卢光琇在内的7位同志。

  以“光召”命名的这一科技奖项,缘于周光召对家乡科技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1995年,周光召向家乡湖南捐赠100万元人民币。1996年,征得周光召本人同意,我省以他的捐赠,并通过原省计委、原省科委注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捐资,成立湖南光召科学技术基金会,设立了“湖南光召科技奖”,以此激励为湖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在湘科技工作者。

  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的办公室里,卢光琇郑重地捧起“湖南光召科技奖”的证书和奖杯,向记者展示说:“我很幸运,得到了周光召院士等前辈的提携,备受鼓舞。”

  如今,85岁的卢光琇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每周一到周六,固定出门诊,同时带领团队继续攻克“老百姓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凭借严谨治学、埋头苦干,硬是造出了‘两弹一星’。”卢光琇说,“这就是我们应牢记和传承的精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