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8月19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进高质量发展

  李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把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重大举措落实落地。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30多年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定型并向高水平发展。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了“中国奇迹”,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摆在突出位置,并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两个毫不动摇”于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宝贵经验,也是我国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重要因素。和以往相比,此次《决定》对于“两个毫不动摇”重心在“落实”,而不仅仅是“坚持”。《决定》强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并创新性地提出“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此外,还提出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与改革任务。如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推动国有资本向三个领域集中,健全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资本经济增加值核算,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目的是为了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商品要素资源高效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与必要举措。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决定》对此进一步部署,提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一方面,通过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决定》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不仅强化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还体现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比如强调“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提出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等,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蓄势赋能。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经济体制改革追求的目标和结果。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保障,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来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来进行。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针对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存在的卡点和堵点,要通过进一步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使生产关系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进而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其次,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制定实施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行动方案。此外,要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通过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开辟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发展耐心资本,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关键是要用好用活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既要使市场“无形之手”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又要让政府“有形之手”更好发挥作用,既要防止“市场机制失灵”,又要抑制“政府不当干预”,发挥好两个方面的优势,才能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统一。为此,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将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同时,还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决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首先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优化开放合作环境。其次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趋势,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此外,还要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一些重要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此外,还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作者系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